中興專利「興」中國:海外「專利戰」風生水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1世紀中國科技實力的進步,讓中國企業「出海」大軍越來越壯大,隨之而來的是不可避免的海外「專利戰」。

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國產企業在海外「專利戰」中,憑藉高質量的專利技術和高超精密的專利運營布局而贏得優勢地位。

與專利技術實力第一的華為不遑多讓的中興在海外「專利戰」中更是風生水起。

據《人民日報》近日發表了一則關於中興海外專利戰的報導,報導中對於中興在近幾年的專利研發與運營成就進行總結:連續6年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前三;累計獲得中國專利獎7金31優,位居國內ICT(信息通訊技術)行業榜首;2016年憑19億美元研發投入居全球創新企業70強及全球ICT企業50強;6年成功應訴7起「337調查」……

數據面前一切辯駁都是蒼白的,僅是能夠成功應訴7起堪稱專利警察的「337調查」就已經側面印證了中興的專利運營布局智慧。

在這個技術至上的時代,中興通訊在海外專利戰中能夠運作的風生水起,離不開其對專利技術的高度重視,以及在專利布局運營上的智慧。


「337調查」七連勝的驕傲


被專利圈稱為國際「專利警察」的「337調查」在2016年再次向中國企業「亮劍」,8月,新加坡創新科技公司(Creative Technology)對中興通訊等8家企業發起的「337調查」,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就發布初裁,判決創新科技公司涉案專利無效。

這是中興自2011年以來,連續6年成功應訴的第七起「337調查」,5起勝訴、2起和解。

很多科技企業視為風暴的「337調查」在中興的專利運營布局下,反而成為海外擴張的宣傳。

通過一場場海外智慧財產權訴訟勝仗,中興保障了海外經營的穩定安全,不僅擔得起「中興專利興中國」的意義,還為更多的中國企業「出海路」模範帶頭。


中國專利研發的「舍」與「得」


專利技術從來不是一場包賺不賠的生意,也不是低成本的投資。

中興能夠成為中國唯一一家連續6年專利申請數居全球前三的企業,在專利技術研發上做到了恰到好處的舍與得:

據《人民日報》報導,中興通訊堅持將每年營收的至少10%用於研發創新,目前累計研發投入近600億元。

2016年中興通訊年度研發投入達19億美元,居全球創新企業70強及全球ICT企業50強。

目前,中興通訊在世界各地共設有20個研發中心,在全球擁有107個分支機構、3萬餘名研發人員。

中興在專利研發上的投資得來的回報也是可觀的。

《人民日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30日,中興通訊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6.8萬件,其中超過90%為發明專利;已獲得授權專利超過2.5萬件,歐美終端專利授權2000件。


中興專利戰法寶——戰略策略


中興專利戰略的核心顯然不是數量和名次,也不是戰略訴訟的成敗,而是從行業與科技發展的長遠角度出發,以戰略策略贏得長久的專利發展。

為了提升專利質量和專利訴訟應變能力,中興也在不斷的「優化」自家專利運營布局戰略。

據了解,中興在考核研發部門時,不再單純以專利的數量論英雄,還引入了專利的價值指標,並提高了內部專利撰寫覆核標準。

截至目前,專利布局已經促使中興產出了大量核心專利,以4G-LTE為例,中興的基本專利占比已經位列全球領先地位。

中興通過專利布局,不僅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還提升了國內上下游廠商及相關的合作夥伴的專利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中興通訊一直在積極探索與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進行技術開發,有效地促進了研發資源的共享,促進了專利的市場化、產業化運作。

從最初的被動研發到如今的遊刃有餘,在海外「專利戰」中更是通過專利技術與專利運營而風生水起,中興用專利「興」中國,也為國內企業全球化發展樹立了榜樣。

從國產企業海外擴張規則的執行者到如今的制定參與者,中興以專利為媒介,讓自己在海外專利戰中占據了優勢地位。


責任編輯:Sophia

關 鍵 詞:中興/專利

素材來源:

文字:人民日報/轉知匯

圖片: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