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深圳:雙雙蛻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蘋果把高端研發移往中國,而工廠製造回歸美國。

這一前一後的動作,放在一起來看,頗具諷刺意味。

這也反映出深圳產業升級的條件成熟,正在走出作為代工廠的階段。

文 / 世界經理人主編 周乃蓤

本文作者周乃蓤,世界經理人總編(www.ceconline.com),曾任路透社資深記者,清華大學新

迫於新任總統川普的壓力,蘋果公司最近決定投入巨資,協助其重要供應商富士康在美國本土設廠生產。

蘋果是否將其在深圳乃至中國的生產製造全部遷回美國,一時之間引發多方關注和議論。

實際上,蘋果、富士康與以深圳為代表的國內科技產業,多年來同步發展,形成休戚與共的格局,而且各自累計了可觀的資源和經驗,未來轉型亦將相依相伴。

蘋果十年輝煌

十年前,蘋果推出iPhone ,結合手機通話並同時進行上網收發郵件,還加上聽音頻iPod的功能,給智慧型手機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主導了媒體形式和內容的創作,社交媒體因而得以推廣,從而改變許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十年之內銷售了12億台,是商業史上最成功的商品之一,蘋果業績超速的增長, 其中三分之二來自iPhone的利潤。

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是個商業界的奇才,在他手下推出一連串iPod、iPhone、iPad等火熱產品,造就了蘋果的創新的盛名。

當iPhone推出時,雖然設計卓越,功能齊全,一舉擊敗當時在智慧型手機領域領先的黑莓,但是也有行家不看好,認為是價格太高,不易成為主流產品。

三星和其他廠家推出類似的設計,比價性高,立刻成為強勁對手。

然而蘋果APP商店的出現,以繁多應用產品保住了iPhone領先的勢頭。

賈伯斯於2011年10月去世,繼任人庫克表現不俗,每年銷售連續刷新記錄,可是在iPhone 4之後,雖有大螢幕、高質量攝像頭之類新的賣點,但是缺乏真正的創新。

同時手機市場趨向飽和,儘管「果粉」陣營龐大,iPhone銷售不再呈現飛躍式的增長。

尤其是去年,銷售額呈現自2001首次下降。

截至9月30日公司的會計年度,由於業績不達標,庫克的薪酬被削減了15%,於是市場上唱衰蘋果之聲不絕於耳。

可喜的是新會計年度的一季度,iPhone 7的銷售出乎意料的強勁,把蘋果的股價再次推向高峰。

今年九月,蘋果將推出10年紀念版iPhone 8,或許將亮相虛擬現實等不同凡響的新科技,庫克的口頭禪是:未來會更美好。

但是iPhone接近強弩之末的看法仍然很流行,有分析師指出iPhone 7可喜的表現是抓住了三星電池出問題帶來的空檔,日後很難說是否能繼續拉動增長。

蘋果何去何從,又成了市場上議論的話題。

蘋果APP商店與iCloud 之類的服務領域收入對公司業績貢獻已經越來越重要。

賈伯斯當年定下的發展策略,是圍繞著既有產品,以設計功能及服務取勝。

照他的看法,蘋果公司的成功之道在於控制產品種類,不跟風,專注力量來不斷改善又叫好、又叫座的電子產品。

所謂的「新商機」對他說來是分散注意力的陷阱,白白消耗資源、精力和時間。

他很自豪的是蘋果公司只有不到30種產品,這在同規模大型面向消費者的公司極為罕見。

他的老友馬克·帕克(Mark Parker), 在上任耐克的執行長之前,向他取經,賈伯斯的忠告是精簡產品種類,做有針對性的經營,因為消費市場的商品競爭激烈,優良的產品也不計其數,只有不斷研發,精益求精,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庫克秉承這個傳統,推出品質精良的Apple Watch,廣受消費者歡迎,庫克在最近一季度的業績報告中,很興奮的提到這種產品無論是件數還是銷售都創下紀錄。

據行業人士估計Apple Watch自從問市以來,已售出兩千五百萬支。

在多款Android Wear競爭下,仍然遙遙領先。

深圳乘勢而興

蘋果iPhone的興起對深圳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蘋果選擇了富士康的深圳廠作為生產iPhone的基地,創造了10萬個就業崗位。

不多時,深圳形成了移動通訊製造的全球基地,不僅製造蘋果手機,而且製造全球的安卓設備。

華為、騰訊、小米,以及各微型、小型的創客,投身研發硬體,深圳迅速成為世界手機製造中心,零部件價格下降,研發和生產的周期短,推向市場的渠道暢通,給全球各地創客們提供一個試驗場。

高性能的智慧型手機價格從幾百美元一台,降到數十美元,由於手機的普及,催生了以手機遙控的智能家居產業。

不僅是手機製造,手機里的晶片可以應用在更廣闊的領域,例如用於可穿戴和運動手環,虛擬現實的設備也從智慧型手機派生而出,頭盔用高質量的感應器,小型高清螢幕來顯示視頻用於無人機應用的攝像,手機電池的進步,可延長在空中飛翔的時間,Wi-Fi和藍牙無線技術,使無人機和地上遙控者隔離長距離保持聯繫。

以至於自動無人駕駛汽車、感應器、Wi-Fi、攝像頭,都與智慧型手機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這個由製造廠家自然形成的網絡,只要有市場需求,廠家就能迅速推出各自的產品。

富士康作為蘋果的主要供應商,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蘋果電子產品相關業務,蘋果去年iPhone銷量下滑直接影響到富士康。

幾年前開始,富士康有鑒於早先靠廉價人工成本的經營模式已經走到盡頭,尋求多樣化的發展,收購了日本夏普的家電品牌,又從微軟手中接下了諾基亞,這些如同雞肋的產品,不但沒有帶來效益,而且拖累了近期的業績。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兩黨候選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提倡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振興就業,扭轉產業的空洞化。

川普兇狠,希拉蕊也不得不撤回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支持。

矽谷大佬們開始未雨綢繆,庫克一年數次來訪中國,盛讚深圳舉世無雙的、生產高質量硬體的製造能力,宣布在北京投入3億人民幣成立研發計算機硬體軟體及視頻設備。

去年十月一行,又敲定了將在深圳另設立一所研發中心,著重軟體開發。

川普十一月當選後,多家科技企業爭相表示要採取海外生產回歸具體行動。

蘋果公司將出資70億美元協助富士康老總郭台銘在美國設廠生產液晶面板,創造3萬至5萬個工作崗位。

蘋果一前一後的動作,放在一起來看,頗具諷刺意味,高端研發移往中國,而工廠製造回歸美國。

這也反映出深圳產業升級的條件成熟,正在走出作為代工廠的階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