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價值是聯想50倍,前聯想總工曝出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私信「資料」二字,即可領取6G半導體精華乾貨資料電子版

私信「資料」二字,即可領取6G半導體精華乾貨資料電子版

1995聯想的規模是華為的4.5倍,但是現在聯想、華為雖然雙雙進入世界500強,華為的營收將突破1000億美元,聯想2017/2018財年的營收也有450多億美元,但是聯想的市值只有81億美元,而華為雖然沒上市,但公認價值在4000億美元以上,華為價值已經是聯想的50多倍。

這段時間華為公司因為孟晚舟、5G及美澳封殺等事件頻頻上新聞熱點,不過即便沒有這些事件,華為依然是國內科技公司的優秀代表,上頭條是常事。

與之對應的是,另一個常上頭條的公司是聯想,但是聯想相關的報導往往不是什么正面的。

華為vs聯想也代表了國內科技公司發展的不同路線,曾經聯想營收遠高於華為,但是現在華為的價值已經是聯想的50倍,是什麼導致了這兩家公司不同的命運?

中國工程院院士、前聯想集團總工程師倪光南日前談到了聯想落後的原因,指出聯想的路線錯了,也沒有重視科技股權。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媒體上的曝光率很高,他一直是國內發展自主智慧財產權高科技的擁護者,今年中興被美國制裁之後,倪光南也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國內的科技行業,特別是信息科技掌握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在處理器、作業系統、ERP等方面實施國產替代。

除了工程院院士的身份之外,倪光南還有個身份——前聯想集團總工程師,他也是聯想集團創業的元老之一,當年聯想發家致富的主力產品漢卡就是他帶領團隊研發的。

在聯想的發展中,倪光南力主「技工貿」路線,而創始人柳傳志則是力主「貿工技」,說白了就是聯想到底是優先選擇做貿易賺錢還是選擇技術研發的問題,最終以柳傳志為代表的貿工技占了上風,倪光南也離開了聯想。

當年聯想差不多與華為同一時間也做了程控交換機,而且實力遠高於華為,在倪光南的參與還打算搞晶片設計,但是隨著貿工技路線的確立,聯想在技術研發上走了不同的路。

聯想這段的歷史值得一讀,在當時的情況下,聯想的生存都是個問題,現在回頭來看當年聯想的選擇,也許在生存都不能保障的情況下冒然燒錢搞研發,聯想或許早就死了。

但是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聯想與現在的華為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1995聯想的規模是華為的4.5倍,但是現在聯想、華為雖然雙雙進入世界500強,華為的營收將突破1000億美元,聯想2017/2018財年的營收也有450多億美元,但是聯想的市值只有81億美元,而華為雖然沒上市,但公認價值在4000億美元以上,華為價值已經是聯想的50多倍。

是什麼導致了聯想與華為的巨大差異?在「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倪光南也談到了這個問題。

來自新浪的消息稱,倪光南稱華為成功很多原因,「但是在前十年,聯想未股改前,我們相信,科技的股權是會體現的,但是股改後並沒有體現,很多人都不敢來,大量人員都離開了。

」但與之相對,這方面華為就做得比較好。

外部環境基本一樣,聯想和華為差距在什麼地方?倪光南認為是路線問題。

一方面,華為始終堅持研發投入,此外,華為股權對科技人員產生了激勵。

「聯想現在做得不好,一是因為路線不對,二是智慧財產權0股權對公司發展沒有好處。

私信「資料」二字,即可領取6G半導體精華乾貨資料電子版

私信「資料」二字,即可領取6G半導體精華乾貨資料電子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