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為營大格局,任正非:如果華為不存在了,才是對世界的威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昨天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採訪全網刷屏,信息量很大,裡面不乏真知灼見。
老實說,今天才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完,腦子都沒有消化吸收完。
先說感覺,看完採訪後,我首先就是覺得任正非確實牛逼,而記者確實…
媒體採訪嘛,這就像是說相聲,光郭德綱厲害不行,還得要有個于謙捧哏才過癮不是。
再就是任正非所說的內容里,有兩個部分是非常打動我的,一個是他對美國的客觀姿態,不論是蘋果手機、谷歌,還是對美國企業和歐洲企業的闢謠,都表現了任正非、華為的跨國巨頭的大風範;
還有一個是任正非對我們目前非常短視、浮躁和缺陷的部分的批評。
下面,在上正菜之前,先來點開胃小菜。
方舟子,這個人其實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個什麼角色了。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真理越辨越明,其實他代表誰,為誰說話,在圖謀什麼,很多人都一清二楚,就是他本人對這點和他自己的結局也應該是明白的,這個不必多說。
還是那句話,性質變了,人心壞了無藥可救。
「如果備胎好用,何必等到胎破了再用?」這句話就暴露了方舟子的無知,任正非說他不理解還是太客氣了,當然任正非也犯不上對他不客氣是吧。
如果都用「備胎」,就是體現了你們所說的「自主創新」,自主創新最主要目的是想做孤家寡人,我們想朋友遍天下。
因此,沒有像他想像的「備胎好用,怎麼不用」,他不理解我們的戰略思維。
我們不願意傷害朋友,要幫助他們有良好的財務報表,即使我們有調整,也要幫助。我剛才也講到,我們沒有和美國公司表明不用它們的器件,而是希望美國公司繼續能給我們供貨,我們共同為人類服務。
在早期,我們還把晶片這方面的開發心得告訴對方,甚至研究成果,我們自己不生產,交給對方生產,要不然全世界的供應商怎麼對我們那麼好。
「備胎好用,為什麼不用?」備胎、備胎,胎不壞,為什麼要用?
所以,水平不夠的人,就是豎子不足與謀!
海思總裁何庭波的信刷屏的時候,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就表示,消費晶片一直就不是備胎,一直在做主胎使用,哪怕早期K3V2競爭力嚴重不足,華為也始終堅持打造自己晶片的核心能力。
任正非說,自己的用一半,國外的用一半,哪怕自己的成本低,也要採購國外企業的,這代表的其實是一種全局戰略,大局一盤棋,不能只看一城一池。
我覺得有時候不分青紅皂白,一竿子打過去打的都是矮的人,其實高的人打不著。
媒體應該要理解,美國企業和我們是共命運的,我們都是市場經濟的主體。
美國大量的零部件、器件廠家這麼多年來給了我們很大支持。前天晚上,徐直軍半夜兩三點打電話給我,報告了美國供應商努力備貨的情況,我流淚了,感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華為用三十多年滿世界交朋友的意義,誰能體會呢?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
實際上,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磨豆腐」的精神,追逐p2p、房地產、金融等泡沫會讓我們付出錯失未來的代價。
科技的追趕不像是搞基建、砸錢就行,科技需要的是拿人來砸,需要無數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等人才的智力勞動才行。
任正非曾經說過,「我退休以後想找一個好大學,學數學。
」
我曾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講了數學的重要性,聽說現在數學畢業生比較好分配了。
我們有幾個人願意讀數學的?我不是學數學的,我曾經說,我退休以後想找一個好大學,學數學。
校長問我,學數學幹什麼?我說,想研究熱力學第二定律。
他問,研究用來做什麼?我說,想研究宇宙起源。
他說,我很歡迎你!但是我到現在還不能退休,還去不了。
他表示,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方面努力去改變,我們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能站起來。
「其實原子彈的核反應鏈式方程,初中生都學過,但是做成原子彈可不那麼容易。
基礎科學看起來道理很簡單,實施起來非常難。
所以,在國外某項東西可能看起來是很小的發明,但是發明中套發明,再套發明,是數千項專利、上萬項專利支撐了一個小小的零件。
」
而我們在基礎理論人才上的積累還不夠,為什麼不能吸引國外的人才呢?「大家要想到,東歐國家都比較貧窮,但是美國大量的領袖、科學家、金融家……都是東歐人,我們為什麼不大規模吸引東歐人到中國來,或者在東歐建立各種研究基地?所以,以中國為中心建立理論基地要突破美國的重圍,眼前這個方式比較難,因為中國在基礎理論上不夠,這些年好一些了。
」
其實,早在五十年代,我們就規劃了半導體、計算機、自動化和電子學四個急需大力發展的領域,當時的科研成果也出現了不少。
比如在1959年,我們就已經弄出了電晶體,與美國也相差不了太多,而後來製造出來的集成電路也幾乎和世界同步,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我們的科研人才和基礎理論人才的能量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現在華為的手機之所以進步這麼快,就得益於它們的戰略「備胎」,任正非說,因為我們網絡建立的戰略備胎沒有用,就劃給了終端,終端一下如魚得水,每三個月換一代——主要是數學家的貢獻,當然還有物理學家做光的三色傳感器。
「其實中國五十年代也有很多原創科學家,但是現在都是毛毛糙糙、泡沫化的學風,這種學風怎麼能奠定我們國家的基礎科研競爭力呢?所以,還是要改造學風。
」
現在的學風很多都是跟著熱錢跑的,肯坐十年冷板凳的人能有幾個呢?但如果我們沒有甘心坐十年冷板凳的理論人才,又怎麼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技術突破?
比如海思做晶片用了多少年,2009年,成立5年的海思推出K3V1,余承東說它競爭力嚴重不足,換句話說就是性能落後太遠,110nm的製程,結果一推出就是慘敗。
海思不服輸,磨劍三年後再推K3V2,又因能耗高二被用戶譏諷為「暖手寶」,華為的D系列手機的慘澹與此不無關係。
有人說阿里當年做雲是頂了多大的內外壓力,但海思那些年的壓力面前又算什麼呢?
如今7nm的麒麟980那麼風光,要知道那是海思鐵軍無數個日夜奮戰拼出來的,所以說成功從來不是僥倖。
後來雷軍也要做晶片,看看小米「澎湃晶片」的現狀就知道了,晶片的門檻不是一般的高,這不是拿錢砸就夠的,「晶片光砸錢不行,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等,要認真讀書」,背後需要很多的積累和沉澱才行。
「未來,我覺得人應該擅長運動、擅長音樂、擅長繪畫,也應該擅長數學。
數學關乎未來,數學關乎全球化,數學關乎人文…」
2018年9月份,阿里巴巴曾搞了個全球數學競賽,數學曾考了1分的馬雲表示,「從更長的維度看,數學是科學的基礎,科學是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
如果基礎不穩,上面的一切都不會產生。
這麼多年,我們給予基礎數學的關注不夠。
所以阿里巴巴決定為數學干點什麼。
我認為數學應該成為年輕人的基礎,就像運動、音樂和繪畫一樣。
如果數學基礎堅實,人類會堅實。
」
他還請來了11位頂尖數學家「上課」,表達了自己對數學的敬畏,他說,「從IT到DT(數據科技)、人工智慧、IoT、晶片、計算機、數據,都和數學密切相關。
數學能幫助我們的孩子更具創造力,數學可能幫助我們的孩子進入一個新世界。
阿里巴巴很榮幸能和各位科學家合作,為孩子們種下數學的種子,種下種子不是為我們公司自己,而是為全中國,為全世界。
數學無國界,未來從中國到俄國到英國,再到全世界,數學會是一種通用核心語言,數學會是大家存活於這個世界的頂級能力。
」
科技研發和基礎學科的冷遇未嘗不是與商界的短視有關,俞敏洪就曾嚴詞批評當年中國企業界的浮躁,他認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缺乏主導地位,多年的初級經濟發展,沒有沉澱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領袖。
「中國遍地都是投機商,哪有什麼企業家呢? 」中國那麼多網際網路軟體公司,都是想掙快錢,對中國的科技實力並不能帶來本質上的提升。
他們寧可花數十億上百億去開發遊戲,也沒一家願意去開發工業軟體,例如CAD、CAM等設計、製造軟體。
而俞敏洪對任正非推崇備至:華為每年都把很大一部分利潤投入科研開發,已經持續了30年。
近年來,每家企業都在浮躁,連許多央企都強勢挺進房地產和金融,攪得風生水起,只有華為不為所動,一心一意埋頭搞科研,促進實體發展。
任正非雖然是華為的創始人,但他在華為只占有百分之幾的股份,百分之九十多的股份,均為華為員工所共有。
任正非具有高尚人品與高瞻遠矚目光,不愧是中國企業家的典範。
確實,在中國企業界當中,我們可能就一個任正非是真正的山高人為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經濟學家張五常認為,任正非是二十一世紀的哈代(Godfrey Harold Hardy,英國劍橋的數學大師,中國數學家華羅庚的老師),哈代說過一句話:
「一個職業數學家寫關於數學的事是悲哀的。
數學家的本分是做點什麼,創出一些新的公理,替數學增加一點,而不是談論自己或其它數學家做了些什麼。
政治人物鄙視評論政治的人,畫家鄙視藝術評論者,生理學家、物理學家,或數學家通常都有類似的感受。
沒有任何嘲笑,能比創作者對解釋者的嘲笑來得深奧,或在整體上更為合理。
闡釋、批評、欣賞,都是只有二等腦子的人的工作。
」
哈代為的只是要做出一些什麼,我為的只是要做出一些什麼,任正非為的也只是要做出一些什麼。
借用王羲之的話,其致一也。
張五常表示,我認識的世界級學者一律智商高,用功,分析力強,但算進事業的難度論高下,我們沒有一個比得上任正非先生。
還有人說,任正非手腕高超,博弈手法嫻熟,無論是戰略高度還是戰術精度,都出奇的穩准狠。
華為的格局之大,直抓要害與根基,步步為營,實在讓對手恐懼。
而任正非說,「為人類建立這麼龐大的網絡,就是我們最大的社會責任,全世界30億人口是我們聯接起來的。
特別是非洲地區,因為不賺錢,西方國家不去,是我們去聯接起來的。
如果華為不存在了,才是對世界的威脅。
」
旗幟鮮明地敬佩任正非!
2萬字乾貨!任正非答媒體全文實錄
5月21日早晨,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在華為深圳總部接受媒體採訪,回答了關於禁令、晶片、談海思、談造車、談婚姻……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質、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最近的危機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