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絕不低頭:歷時六個月,美晶片巨頭最終「自食惡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捍衛專利技術的態度,絕不可以有絲毫鬆懈。

華為在美國市場屢遭禁售,一家全球公認的科技巨頭的赴美之路卻遲遲找不到出路。

而中興通訊不久前被一紙限購令,徹底墜入低谷,即便現在已經有所轉機,但是在巨額罰款、公司高層重組之後,中興還能否回歸到之前的狀態,仍然不容樂觀。

這也為所有中國科技巨頭敲響了警鐘,核心專利技術的重要性也被再次推上了新高度。

而就在近日,一路坎坷的中國芯終於扳回一局,在歷時六個月的時間,美國晶片巨頭鎂光,在和福建晉華公司之間的半導體侵權專利訴訟案中,最終以鎂光多款涉及侵權的產品在國內禁售的結局收場。

作為全球知名的半導體企業,美國鎂光和三星、海力士,同屬於全球三大內存供應商之一,同時每年生產的快閃記憶體晶片也和三星、東芝、西部數據、海力士、英特爾一樣,出口到全球各個國家。

每年憑藉生產、出售內存條,快閃記憶體獲得的利潤遠遠高於任何一家國產半導體企業。

看似沒有任何交集的兩家企業,卻因為鎂光子公司的兩名員工,攜帶了一部分技術資料,跳槽到福建晉華之後,上演了一場專利糾紛。

鎂光以「侵犯其商業機密」為由,對福建晉華發起控訴。

而之後,晉華聯合台灣聯電迅速作出反擊,表示堅決捍衛自身權益,並狀告鎂光生產的快閃記憶體和內存產品中,涉及到侵權四項專利技術。

之後雙方為了維護專利和權益,開始了歷時長達六個月的專利之爭。

最終經過法院審理之後,鎂光被下達多款涉及侵權的內存、固態硬碟等產品在中國禁售的處罰。

多年以來,由於國產半導體起步較晚、國外巨頭企業實施技術封鎖,導致國產半導體行業發展艱難。

三星、鎂光、海力士等半導體巨頭,在國內市場處於壟斷級的存在,每年僅僅依靠出口內存條、快閃記憶體就獲得不菲的營收。

而原本就處於弱勢的國內半導體企業,在面臨核心專利和自身權益被侵犯的時候,不懈的堅持和勇敢的鬥爭,終於為中國半導體行業扳回一局。

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科技企業,能夠站起來,早日擺脫對國外巨頭的依賴。

畢竟除了絕不低頭的態度以外,還必須有過硬的技術才能立足於全球市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