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輓聯想頹勢?被揶揄研發投入不及華為1/10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期,聯想集團公布了2017/18財年第一財季的財報。

數據顯示,聯想三大業務同時虧損,PC業務盈利減少21%,至2.91億美元;手機業務虧損1.29億美元;數據中心業務虧損1.14億美元;公司虧損達7200萬美元。

這是聯想從2015財年以來第二次陷入虧損。

受虧損影響,聯想股價連續下跌,而網際網路上的批評聲、分析師的看空也接踵而至。

與此同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也備受外界質疑。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外界首次對楊元慶指指點點。

近年來,隨著聯想部分業務發展遲緩以及轉型不順,對楊元慶的批評聲可謂此起彼伏。

隨著聯想再度虧損,此次外界對楊元慶的批評聲更加猛烈,不少分析就認為,如果未來聯想業績再不見起色,楊元慶可能真的會從聯想「下課」。

業績乏力

7200萬美元的虧損並不是最讓外界擔憂的——聯想三大業務表現乏力,才是外界批評楊元慶的主因。

財報數據顯示,本季度聯想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的收入同比上升0.2%至70.05億美元,占比約70%。

然而該業務稅前利潤同比下降21%至2.91億美元,稅前利潤率同比下跌1.14個百分點至4.15%。

從銷量來看,聯想的個人及平板電腦合計銷量同比下跌7%至1450萬部,超過市場下跌幅度(3%)。

據行業估計,聯想在本財季的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份額同比下跌0.6個百分點至20.4%。

IDC和Gartner2017年的PC報告也顯示,惠普第一、二季度的計算機出貨量都超過了聯想,重新奪回了全球最大PC生產商的稱號,這也是聯想自2013年後第一次市場份額跌至第二位。

移動業務方面,收入同比上升2%至17.46億美元,占比約17%。

該業務稅前利潤為-1.29億美元,同比減虧0.34億美元,稅前利潤率同比上升2.16個百分點至-7.39%。

從銷量來看,聯想的智慧型手機銷量同比上升1%至1131萬部,與市場持平;據行業估計,聯想在本財季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為3.2%,與去年同期持平。

但與此同時,小米、華為等國內手機廠商的銷量卻還在穩步攀升,同時還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市場占有率則進一步提升。

聯想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同比減少11%至9.71億美元,占比約10%。

然而該業務稅前利潤為-1.14億美元,同比增虧0.83億美元,稅前利潤率同比下降8.89個百分點至-11.74%。

事實上,聯想在實施轉型戰略後,外界對聯想業績下滑已經有所準備。

但聯想丟掉全球PC市場份額第一卻讓外界大跌眼鏡。

對於聯想PC市場份額被惠普反超,國泰君安分析認為,美國經濟復甦使得商用PC的需求量增加,並且美國新政府對美國PC製造商的分銷和貿易有優惠的條件,所以惠普電腦的出貨量超過了聯想,占據PC市場的領先地位。

另外,個人電腦的關鍵組件如NAND和DRAM供應不足,影響了聯想電腦的庫存、出貨和費用。

楊元慶也表示,內存晶片成本持續上漲正全面削弱公司主要業務的利潤。

他表示,此次價格上漲的持續時間是史無前例的,內存等材料成本的上漲已經持續了幾個季度,甚至超過一年,這對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產生了重大影響。

楊元慶還強調,聯想集團難以將成本上漲壓力轉移給客戶,因為多數大客戶的產品價格都被長期合同鎖定了。

由於個人電腦業務是聯想收入的最大來源,因此外界普遍認為,如果未來聯想不能重回全球PC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不但會持續影響公司業績,還會大大降低投資者對聯想的信心。

對此,業界普遍認為,楊元慶需要立即著手解決聯想PC業務目前面臨的問題,儘管受到智慧型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擠壓,但PC業務是聯想的基本盤,聯想和楊元慶不可能立刻放棄,在聯想目前尚未找到能夠替代這一業務之前,楊元慶仍需要在PC業務上持續發力。

轉型艱難

對於聯想本季度乏力的業績表現,不少業內分析還認為,財報數據同時顯示出聯想在過去幾年嘗試轉型並不順利,不但沒有找到全新的業務增長點,原有的業務也正在出現問題。

事實上,聯想很早就表明了轉型的決心。

楊元慶也在多個場合強調過,轉型對聯想來說非常重要。

但從聯想的實際業務發展以及楊元慶多次表態中,外界不難發現,楊元慶在過去幾年並沒有為聯想找道一條合適的轉型道路。

2010年到2014年,國內外智慧型手機發展迅猛,特別是不少國內手機廠商迅速崛起,讓楊元慶曾一度對智慧型手機業務高度關注。

這期間,楊元慶曾一直執著於手機業務成敗。

他曾多次公開表示,智慧型手機業務將會是聯想的未來「勝負手」。

2013年年初,楊元慶就曾表態,聯想下一個階段的戰略重點是全面進攻智慧型手機和平板市場,目標是蘋果與三星。

為了能夠在手機業務上有所作為,楊元慶決定複製當年收購IBM的成功。

2014年1月30日,聯想集團以29億美元的價格從谷歌手中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

完成本次收購後,摩托羅拉旗下的3500名員工,其持有的2000項專利以及摩托羅拉移動品牌和商標組合,全球50多家運營商的合作關係都將歸於聯想移動業務集團。

但這一收購併沒有幫助楊元慶實現當初趕超蘋果和三星的目標。

從目前的銷量看,摩托羅拉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已跌出了第一集團。

部分網絡調查還顯示,在國內摩托羅拉甚至已經不再屬於「主流」手機的範疇,消費者對其的認可度也越來越低。

而聯想自有品牌手機發展也並不順利,在小米、華為、OPPO、VIVO等國產手機的「網際網路打法」下,聯想品牌手機同樣也不復往日風采。

手機業務發展不順,讓楊元慶迅速選擇了新的業務發展方向。

在2015年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期間,在被問及未來聯想的業務發展重點時,楊元慶表示,未來聯想會將寶押在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在內的智能硬體上。

楊元慶認為,聯想發力智能硬體業務有很大的優勢,品牌、製造能力、銷售渠道都將幫助聯想獲得成功。

但現實並沒有按照楊元慶的劇本上演。

在這之後,聯想確實也推出過包括智能手錶、智能家居,甚至VR等產品,但市場反響卻並不理想。

對此,外界普遍認為,楊元慶押寶押錯了方向,儘管智能硬體的概念一度火爆,但並未出現具有吸引力的應用和產品,更沒有形成具有規模的市場。

隨著聯想漸漸失去戰略方向,外界對楊元慶的批評也越來越多。

不少聲音就認為,在PC時代楊元慶算是一個合格的企業負責人,但他的職責更多像個銷售經理。

但在目前,IT企業的競爭力主要來源於對技術研發和整合。

而從這一角度來看,楊元慶作為聯想掌門人並不勝任。

對此,有分析還翻出了最近10年以來,聯想的研發投入數據,來揶揄楊元慶。

數據顯示,在最近10年,在研發方面聯想的總投入不及華為的1/10,差距可謂天壤之別。

聯想本季財報就顯示,聯想在當期的銷售費用同比增加13%,至6.65億美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6.64%。

然而,聯想當期的研發費用同比下降18%,至2.92億美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92%。

這一數據表明,聯想的研發費用在減少;頗蹊蹺的是,銷售費用反而在增加,而且銷售費用明顯高於研發費用。

為此,有業內人士感嘆:「看上去聯想似乎不再注重技術研發。

聯想此前的財報數據還顯示,在2014年到2016財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12.21億美元、14.91億美元、13.62億美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64%、3.32%、3.16%,已經是聯想近10年來最高的研發支出占比。

對比華為,華為在2015年和2016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00億元、764億元,研發支出占比分別12.8%、14.6%。

還有分析指出,過去10年,聯想累計投入研發費用為68.5億美元(約為人民幣460億元),遠少於華為2016年一年的研發費用。

這意味著聯想目前並不是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因此楊元慶要以目前的經營方式,幫助聯想在目前激烈的全球科技行業實現轉型並站穩腳跟,將非常困難。

押寶AI

儘管外界質疑聲不斷,但楊元慶並沒有因此退縮。

日前,他在個人微博下轉發了聯想內部對於本季度財報的解讀,並表示「新引擎的建成絕非易事,但堅實的進展令人欣慰。

在保持穩健業績的同時更加堅定地落實戰略。

相信持續的投資和努力會讓結果水到渠成。

楊元慶曾表示:「轉型不脫層皮就不叫轉型,聯想財報確實不是很好,但這很正常。

如果聯想不是堅定地落實三波戰略,完全可以交出非常漂亮的業績。

在楊元慶的三波戰略中,PC業務作是短期內的盈利重心,將移動與數據中心作為增長引擎,而將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設備+雲」戰略作為聯想能夠在未來持續保持競爭力的核心。

只有三波齊頭並進,才能保證聯想在未來站穩腳跟、占領最大的市場份額。

自去2016年年末三波戰略提出以來,楊元慶又開始押注人工智慧(AI)。

在今年TechWorld大會上,聯想展示了AI心電衣、AI智能音響等基於未來科技的產品,並提出未來10年至20年,聯想要為用戶提供整合了應用、服務和體驗的智能設備和雲基礎設施,做智能網際網路時代的產業賦能者。

對於AI,楊元慶充滿憧憬:「就像蒸汽機之於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之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數字化之於第三次工業革命。

眼前我們正在經歷的這一次興起,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速度與我們實際生活的世界緊密結合,我們正在從數字化生存邁向智能化生存。

「聯想對人工智慧的布局會從我們的核心優勢出發。

從聰明的智能設備,到強大的基礎設施,到智慧的雲計算,對人工智慧領域的全面覆蓋,是聯想的獨特優勢。

」楊元慶說:「一直以來,聯想作為PC領導者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未來,它不再僅僅是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而是Personal Computing(個人計算設備)。

」對於聯想人工智慧業務的布局,楊元慶這樣說。

近期,楊元慶現身聯想創新科技大會合肥峰會,並宣布聯想將開放全球AI資源並支持中國高校AI創新。

在峰會現場,楊元慶向現場觀眾介紹了在人工智慧推動製造業升級過程中,聯想通過智能化解決方案助力聯寶智能化轉型所取得的優異成績。

此外,楊元慶還向外界展示了一系列人工智慧產品和應用,包括全球首款擁有視覺識別功能的智能音箱SmartCast+、聯想自主研發的全球領先的All-in-one混合現實智能眼鏡daystAR晨星、可實現「刷臉」查看手機信息的虛擬智能助手CAVA咔哇、聯想智能服務機器人以及自主研發的全新HPC集群深騰8810等。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AI的確是產業發展的大方向,楊元慶和聯想希望努力趕上這波AI發展熱潮無可厚非。

但目前,已經不是AI布局的黃金時期。

對於楊元慶而言,需要幫助聯想儘快找到能讓用戶接受的AI應用,並和聯想現有業務結合,這樣才能幫助聯想儘快建立行業優勢。

否則,楊元慶此次押寶AI同樣不能為聯想帶來實際變化,公司未來的轉型和他個人的職業前景,都將因此變得越來越不明朗。

(侯雲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