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蘇寧背後是張近東的謀略與「野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8年9月3日,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作為民營企業的佼佼者,華為、蘇寧以6036億元、5579億元營收分別位列第16、17位。

而在8月底公布的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華為、蘇寧兩家企業連續第三年穩居冠亞軍之席。

500強企業名單公布以後,這些成功企業背後的創始人引髮網友熱議。

仔細研究會發現,華為與蘇寧這兩家企業,在氣質上多有相似之處,兩位企業的掌門人,也有頗多相似的地方。

低調做人與高調行事的兼得哲學

在大眾眼中,站在蘇寧背後的張近東,無疑是低調的。

但在蘇寧發展歷程中,不論是大刀闊斧地改革,還是順應時勢的兩次「再創業」,抑或是零售新時代,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的高調宣布、「3年2萬店」的擴張目標,無不彰顯著張近東的野心與高調。

創業28年中,消費者的口味一變再變,當有人問起張近東,蘇寧是否也需要迎合潮流,走「網紅」路線?張近東自信地說,蘇寧不需要也用不著炒作,造勢。

但是對於蘇寧未來的發展方向,每一次發聲,張近東從不遮遮掩掩,他認為,要大大方方地發聲,還必須振聾發聵。

對於500強的榮譽,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現得很淡然,「500強不僅僅意味著榮譽,更多的是責任,壓力和動力。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關鍵在於如何把握住機遇,將企業一步步做好、做穩,學會適應時代的趨勢,勇於跳出固步自封的安逸圈。

企業的布局和方向離不開企業家的眼光。

蘇寧能有今日之成就,目光敏銳的張近東在其發展歷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回首幾十年的創業之路,張近東表示:「蘇寧發展的每一步,都與改革開放同頻共振。

1990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的神州大地,創業浪潮風起雲湧,年僅27歲的張近東,毅然摔碎「鐵飯碗」,搭乘了改革開放的班車。

2009年,調整經濟結構成為熱點,隨著電腦普及,智慧型手機、移動終端的出現,蘇寧啟動網際網路轉型;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

兩年後,蘇寧以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為依託的智慧零售模式落地並進入發展快車道。

目前年逾50的張近東越來越少出現在媒體的視線內,是否有意讓權給年輕人?還是準備讓蘇寧帝國第一把交椅的寶座交給兒子?有知情人表示,顯少露面的張近東正在為蘇寧「修煉內功」,為蘇寧下一個三年計劃指引方向。

商業500強何以強?企業家精神DNA

堅守實業、低調務實,是任正非和張近東共有的特質。

40後的任正非幾乎從來不接受媒體採訪,而60後的張近東雖偶有露面,卻也是低調異常,他帶領下的蘇寧奉行做了再說、多做少說的原則。

儘管如此,江湖上關於他們的傳說卻從來不少。

任正非與張近東二人都沒有顯赫的家世,但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毅然選擇創業,可以說,他們都有一種敢為人先的氣度。

任正非早年投身軍營,後來轉業後被騙,被迫創業,創立了華為公司,開始是買賣各種電器,華為意在「中華有為」;這一年,是1987年,任正非43歲。

三年後,27歲的張近東也在親戚朋友的反對聲中,毅然決定創業,在南京江蘇路與寧海路的交叉口開啟了他的嶄新人生。

在企業發展如日中天之時,能夠保持清醒頭腦,尋變、求變,是張近東的寶貴特質。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張近東砍掉了蘇寧占50%營收的批發業務,奠定了轉型綜合連鎖零售成功的基礎;2006年,張近東為蘇寧升級上線了SAP/ERP系統,成為中國零售業開展信息化建設最早的一批零售企業。

華為公司最初的業務是倒買倒賣,在剛剛實現運轉時,任正非卻要自己搞研發,他加大資源傾斜,拿出銷售收入的10%作為研發投入。

和幾十個年輕人跟隨著任正非來到南山一個破舊的廠房中,重新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這一重大變革,改變了華為的命運,為其日後成為國產手機先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樣搭乘時代的快車,實現企業騰飛的還有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他曾說過,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所謂成功,只不過是踏上了時代的節拍。

張瑞敏推崇的,「要麼不干,要干就要爭第一」和張近東「服務第一,誓做行業第一」的理念如出一轍。

這些成功企業背後的領導者,既穩重踏又敢做敢拼。

張近東和任正非都在企業剛剛步入正軌的時候,毅然選擇轉型,張瑞敏則在海爾公司快發不出工資的時候,迎難而上,砸壞問題冰箱,卻為企業「砸」出了知名度和口碑。

他們因有著知難而進,從不退縮,專挑「硬骨頭」啃的性格,也被稱為商圈「硬漢」。

改革開放40年,時代和企業家的互相成就,讓中國民企的歷史一次次書寫奇蹟。

那麼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以後,華為,海爾,蘇寧,這些企業會否在弱肉強食的商場屹立不倒甚至繼續譜寫奇蹟呢?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