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億美元!富士康血拚東芝晶片!中國「缺芯之痛」冷思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原創首發,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血拚了!繼諾基亞和夏普之後,富士康郭台銘再一次策劃大收購行動。

最新消息顯示,台灣富士康向東芝表示,準備以最高270億美元的代價收購東芝計算機晶片業務。

這是富士康又一次向日本頂尖高科技公司發起收購行動。

據說底價88億美元,有買家認為自己最高只會出價135億美元,其它買家最高報價180億美元,而富士康則給出了270億美元的天價。

東芝沉落

東芝,其實大家應該也很熟悉。

東芝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也是第二大綜合電機製造商,隸屬於三井集團。

然而東芝近年來可謂禍不單行。

2015年財報造假;

2016年則深陷核電業務減記危機。

旗下美國核電廠事業計提數十億美元的龐大損失。

為避免公司股票被摘牌,東芝被迫要賣掉最賺錢的晶片資產,籌款自救。

小小玩意這麼值錢?

最新消息,富士康以最高270美元的意願收購東芝晶片業務。

有人可能會問,晶片業務怎麼這麼值錢?

晶片作為東芝最賺錢的部門,占總營收僅15%,卻貢獻一半以上的獲利。

(NAND flash 行業集中度高,三星、東芝、鎂光、海力士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99.6%,其中東芝以27.10%的份額穩居第二。

買買買!郭台銘富士康的收購史

富士康大家應該很熟悉,為世界著名的代工廠,服務的品牌,包括小米、華為、蘋果等。

富士康的成長史可謂一部「代工」帝國的血淚史。

不過,從富士康近年一系列的收購行動中,顯然郭台銘要開始對這家百年老店進行一系列的改造和規劃。

2016年5月,富士康旗下公司FIH Mobile(富智康)宣布以3.5億美元拿下Nokia品牌功能手機的生產製造權;

同年8月,富士康向夏普出資3888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獲得其66%股權。

富士康和夏普準備投巨資布局液晶面板業務,在內地大規模建設液晶電視面板廠。

顯然過去的幾年中,一代「代工帝國」正拚命轉型。

目的——「聯日抗韓」?

從歷史經驗來看,日本與韓國都曾經以存儲器晶片(DRAM和NAND Flash)為突破口,一躍成為半導體大國。

上世紀70年代,東芝、NEC和日立從美國手中搶走存儲器市場,一度霸占全球半導體公司前三位置。

然而,隨著日本電子產業的走弱,韓國晶片產業卻趁機崛起。

根據ICInsights發布的報告,2016年全球前10大半導體公司中日本公司只有東芝一家。

位居第三則是台灣的半導體企業TSMC台積電。

富士康收購東芝晶片業務,被市場解讀為「聯日抗韓」,挑戰三星在NAND快閃記憶體的龍頭地位。

「缺芯之痛」——晶片國產化之路發展艱難

我國一直是全球集成電路領域最大貿易逆差國,每年進口額超過兩千億美元,遠超石油進口金額,國產率不足一成。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曾表示:「未來30年,如果我們不解決晶片自己製造的問題,所謂的信息化時代會失去一個非常重要的依託和基礎。

顯然,我們國家早已意識到晶片對國家和產業安全的重要性。

不但成立了千億的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而且國產資本早就開始海外併購之路。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以來,以建廣資本、武岳峰資本、清芯華創、紫光集團為主的中國企業、資本在海外投放了150億美元,完成了10次國際併購。

但需要格外清醒的是,單靠收購顯然買不到國外的核心技術。

不可否認,收購對於中國晶片產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應該看到,晶片的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英特爾、高通、IBM、AMD等美國公司手中。

清華紫光2015年曾出價230億美元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未能如願。

單純想通過收購,妄想接觸到核心技術,這就是很好例子。

可喜的是,為打破「缺芯之痛」,在國家產業基金的幫助下,國內多地開始斥巨資布局存儲器晶片研發生產領域。

不管過程多漫長,造「芯」之路目標不變。

【鄭重聲明:本文所引援資料均屬市場公開信息,所涉個股和觀點,僅供閱讀,絕不構成對您的投資建議和推薦,絕不可作為您入市交易的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主動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芝晶片「收購戰」爆發!中美軟實力較量

東芝由於業務下滑,半導體業務面臨出售的尷尬境遇。曾經的東芝在中國算得上隨處可見,從筆記本電腦到電梯遍布著東芝的商標,時隔多年,東芝這個名字已經逐漸淡去。東芝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也是筆記本電...

日本擔心技術流到中國,蘋果或最終收購東芝

東芝要出售晶片業務了,隨後竟然出現了10多家公司紛紛表示要當接盤俠。看來日本東芝的晶片具有很大的誘惑力。美國西部數據(WD)、美光科技也伸出橄欖枝,而近日連蘋果都表態要收購東芝晶片業務了,看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