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TC將進入試商用期 三大運營商策略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今,運營商語音和流量收入已見頂,物聯網成為下一個「風口」。

運營商紛紛開展物聯網網絡建設進程,爭取在未來的物聯網市場上,取得先發優勢。

中國電信NB-IoT與eMTC建設一馬當先

在NB-IoT和eMTC建設方面,中國電信一馬當先。

2017年5月已宣布建成31萬NB-IoT基站,宣布NB-IoT全網商用,並明確提出2018年eMTC的商用計劃。

中國電信專家表示,eMTC相比NB-IoT具有多方面優勢。

從覆蓋角度看,當前800MHz NB-IoT室分系統較少,在一些大型建築內部可能有覆蓋盲區,由於1.8GHz LTE室內覆蓋系統較多,開啟eMTC功能後,在室內環境中eMTC的覆蓋效果應該優於NB-IoT,因此,開啟eMTC功能可以彌補NB-IoT覆蓋不足的問題,提升中國電信物聯網的網絡服務質量。

中國電信現有的NB-IoT網絡,當前只開啟了一個載波,由於NB-IoT載波帶寬只有200kHz,因此容量有限,主要是面向低頻次的物聯網業務,比如智能抄表、告警監控等,而對於容量需求比較大的業務,如智能單車、車隊管理及定位跟蹤等,難以滿足容量需求。

eMTC容量較高,可以彌補NB-IoT容量有限的問題。

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在「第九屆天翼智能生態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電信2017年下半年還將開展eMTC(CAT-M)驗證測試,計劃2018年實現商用部署,加上已經商用的CAT1,中國電信將建成基於4G的全系列物聯網。

據悉,中國電信2017年第二季度開始搭建實驗室環境,啟動eMTC測試工作。

目前中國電信正在穩紮穩打地實施全方位的物聯網戰略,爭取搶占國內物聯網部署的「窗口期」。

中國聯通eMTC建設迎頭趕上

中國聯通在物聯網方面也持續發力,爭取迎頭趕上。

2017年第一季度,在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實驗室,陸續開展了主設備廠商的eMTC的內場測試。

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聯通在北京、廣州、深圳、長沙4個城市陸續開啟eMTC的外場試點測試,對eMTC覆蓋性能和組網性能進行了驗證。

中國聯通計劃在2018年初開啟主要城市的試商用,預計2018年中開啟全國商用進程。

在MWCS2017上,中國聯通展示了支持VoLTE的eMTC報警和跟蹤業務案例。

聯通網研院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總監胡云博士講道,NB-IoT時延和速率太低,適合頻次不高的,小時級的信息傳輸,而且對時延的支持不敏感。

基於eMTC和NB-IoT的優劣勢對比,因此中國聯通會穩步推進eMTC的網絡建設進展。

中國移動商用時間尚不明確

關於中國移動eMTC的進展,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曾在今年2月的MWC2017上指出,中國移動2017年將在杭州、上海、廣州、福州四個城市開展NB-IoT及eMTC的規模試驗,後續將在多個重點城市開展商用。

此後,中國移動副總裁沙躍家今年6月曾表示,中國移動致力於同步推動NB-IoT與eMTC協同發展,從而實現技術互補,產業共進。

由此可見中國移動對eMTC的重視。

雖然中國移動NB-IoT建設如火如荼,eMTC建設進展尚未公布,但未來eMTC也將會是中國移動發力物聯網的重點方向。

eMTC彌補物聯網應用空隙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網絡服務總監楊光表示,目前NB-IoT技術適用範圍很窄,主要就是抄表類應用,而eMTC應用面更廣,尤其是對消費類的物聯網產品支持更好,比如可穿戴設備,不是目前的NB-IoT能完全替代的。

雖然NB-IoT也在演進,以後能力也要提升,但那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產業鏈支持,有遠水解不了近渴的問題。

eMTC具有其優勢的細分市場,如智能手錶類對功耗更敏感的應用,要求支持移動性和話音,這是目前LTE和NB-IoT應用之間的「空隙」。

目前,5G目前的版本還不支持大規模mMTC,下個版本到底怎麼做也還沒有完全定,需要運營商對市場空間以及節奏有自己的判斷。

不同運營商可能判斷不一樣,具體策略也就不一樣,目前也沒有很好的替代性技術。

另外,據了解,在具體的產業發展方面,eMTC產業鏈尚不成熟,支持的晶片比較少,主要是高通和一些國外廠商,國內廠商也正在積極跟進。

基於eMTC的技術優勢,產業鏈的成熟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