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吳恩達的離開或是百度新的起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吳恩達離開百度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在科技圈引起了不少的爭議。

吳恩達究竟是誰,有這麼大影響力?

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或許找不到比吳恩達更權威的專家了。

華裔美國人,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

2010年加入Google X實驗室與谷歌科學家一起建立谷歌大腦。

遙想當年吳恩達加入百度,中國科技圈普遍認為這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迄今為止引入的最重要的國家頂級科學家,在此之前還沒這樣級別的科學家加入中國科技公司。

為了迎接吳恩達的到來,百度專門在矽谷成立了百度實驗室,吳恩達帶領該實驗室團隊圍繞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進行深度研究。

我為什麼說吳恩達的離開會加速百度的進步

沒有對吳教授的不敬,吳教授在學術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或許過於學術化的吳教授並不適合百度,或者說並不適合當下的中國。

提到BAT,都會想到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

但最為重視技術的百度卻是BAT中最早掉隊的,600億美金的市值甚至還不到騰訊的三分之一。

不是百度的技術不夠好,或許是百度的技術太好導致的。

參照美國網際網路企業,很少有一家巨頭企業因技術上的短板導致商業上的失敗。

相反不以技術見長的企業卻總能在商業發展中把技術的劣勢彌補回來。

最典型的就是亞馬遜了,在雲計算領域Google、微軟這些技術型公司最終都敵不過電商起家的亞馬遜。

百度的模板一直是谷歌,百度實驗室當初也是循著谷歌的X實驗室成立的。

但目前來看X實驗室成功的項目卻也屈指可數,google眼鏡基本宣告失敗,自動駕駛也落後於Tesla。

究其原因,商業公司最終是要追求商業價值的,要追求利潤的。

即使吸金能力強如谷歌最終也敵不過華爾街壓力,最終削減了X實驗室的投入。

看起來先追商業價值的並過程中布局技術比優先布局前沿技術再追求商業價值更契合企業發展。

尤其現今社會,人才都是流動的,只要你肯開出高價給他施展平台總歸能吸引到頂尖人才的。

樂視這樣的公司都能吸引到如此多的人才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嗎。

在吳恩達的帶領下,百度的語音識別在實驗環境中識別率突破99%,但訊飛只用一場錘子發布會就做到國內語音的第一。

這讓一直宣稱語音技術世界一流的百度多少有些尷尬。

吳恩達在百度的這3年除了給百度在國際上帶來了更大的聲譽、給百度招攬了一批前沿科學家外,在商業上確實沒什麼建樹。

吳恩達的出走,或許會讓百度開始更加重視商業實現,而不是一味的科技布局。

更加得商業化加上原本的科技基因,這樣的百度或許才能重回那個BAT中的領頭的B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