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聯想不「趕走」這位院士,有可能會成為晶片巨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幾天因為晶片的事情,聯想成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原因在於二十多年前聯想的總工程師倪光南已經提出聯想在晶片、軟體、通訊等方面走自主研發的道路,但後面由於聯想的貿工技思想,讓聯想沒有走向這條路,而是採取採購外國晶片,技術來生產自己的產品。

那麼如果那時候倪光南院士在聯想,就一定能成功麼?昨天一位大佬梁寧發表了一篇文章,講的就是關於當初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往事,當時她是倪光南院士的學生,深度參與了方舟CPU,永中office的開發過程。

其中方舟科技是李德磊成立的,他找到了倪光南,而當時倪光南一直為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作業系統和晶片耿耿於懷。

而方舟科技正好想做CPU,於是自然一拍即合,倪光南是院士,想辦法找了錢,找了人,找了資源,並於2001年做了方舟1號晶片,舉國轟動。

但是光有晶片沒有用啊,還要有與晶片配套的電路板(或者說主板),做完了電路板還要做作業系統,做完了作業系統還要做應用軟體生態,畢竟這中間任何一個環節缺少,都不可能有完整的生態出來,因為這是一個整體。

並且在當時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或產品為中國的晶片,中國的作業系統做適配。

自然而言,這場中國晶片,中國作業系統之戰最後失敗了。

好了,那麼又回到聯想,如果聯想當初不把倪光南趕出董事會,讓他留在聯想繼續做晶片,做作業系統,估計結局可能也差不太多,最多做的晶片只是應用於某一些小型的產品上的定向開發出來的晶片,比如路由器,比如交換機等,也很難有intel、AMD、甚至高通這樣的成就,你覺得呢?

當然很多人會不服,表示華為成立時間與聯想差不多,但如今可是有自己的晶片的,這就是明證啊,但我認為任何科技的發展都是與當時的經濟以及環境相對應的,華為從事的行業與聯想從事的行業不一樣,決定了聯想當時要做的是計算機處理器,桌面作業系統,這在當時基本上很難成功的,你覺得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