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英特爾、公布架構路線圖,2017年的地平線要先「賺它一個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雷鋒網按:余凱告訴雷鋒網,地平線不喜歡做短平快的事情,而做嵌入式人工智慧需要持久投入。

「中國的公司,沒有一家是自己做核心 IP。

華為海思是中國做晶片最好的,實際上也是買 ARM 的 IP。

你說它(嵌入式人工智慧)難不難?」

創立不到一年半的地平線,在今年的 CES 上,展示了一款與英特爾聯合研發的 ADAS 系統。

據雷鋒網了解,這是地平線首次將嵌入式 ADAS 系統實現在英特爾的 FPGA 硬體平台上。

在過去幾次公開演講中,地平線創始人余凱總會舉出類似這樣幾個例子:

比如,「像 Google、百度這些無人駕駛汽車,每開兩個小時就要找個地方散熱,因為無人車的功耗非常大。

比如,「平均每輛自動駕駛汽車擁有 8 到 10 個攝像頭,再加上傳感器、雷達、雷射雷達等等,每一秒產生 TB 級的數據,這種計算怎麼去處理?」

再比如,「想像一下自動駕駛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小朋友突然橫穿馬路。

我們要把信號傳到雲端做處理做決策,這可能是災難性的,如果網絡條件不穩定怎麼辦?」

上述提到的場景,是人工智慧時代下需要解決的痛點。

地平線希望通過研發低功耗的處理器和算法軟體,提供「處理器+算法」的嵌入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讓智能汽車、智能家居這類終端設備在「不聯網」(本地計算)的情況下也具有深度學習和推理決策能力。

六年前,英偉達進入人工智慧領域,如今已經成為最早一批進入這一新風口的晶片巨頭。

谷歌、Facebook、亞馬遜、百度以及絕大部分的人工智慧企業,購買的都是英偉達的 GPU 計算平台,但價格通常是幾千美金到上萬美金。

地平線則是在「幾十塊錢的計算平台上去實現低功耗、高計算量的事情」。

毫無疑問,這對算法的要求非常高。

但余凱認為嵌入式人工智慧是一個「邊緣」機會。

一方面,當前大公司普遍不太關注這一領域。

另一方面,「低功耗、實時性、還需要高效、精簡的模型」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他覺得「有價值。

地平線希望打造一個軟體和處理器的深度神經網絡平台,讓上層應用的表現有 1000 倍的提升,「英偉達的業務工作區域是在 20 瓦到 300 瓦,我們的目標是 0.5 瓦到 5 瓦。

」余凱此前在一次演講中表示。

當前人工智慧還處於早期摸索階段,余說,在人工智慧垂直應用的重大場景被充分發掘之前,提供基礎解決方案的公司是最早可能創造出百億級美元的公司——而這也是地平線的目標之一。

與英特爾聯合推出 ADAS 系統

在今年 CES 上與英特爾聯合開發推出的 ADAS 系統,便是基於英特爾的 FPGA 硬體平台以及地平線設計的第一代嵌入式人工智慧處理器架構 IP「高斯架構」打造的。

余凱說這套方案達到的能力「是非常驚人的」:功耗大約為 500 毫瓦,能夠每秒實時進行 40 楨圖像輸入和處理,同時對車輛、行人、車道線和可行駛區域的實時檢測和識別。

在硬體上,使用單個深度神經網絡實現了 6 種不同模型的實時檢測和識別。

從去年起,英特爾開始積極擁抱自動駕駛市場,通過一系列併購以及成立自動駕駛汽車事業部來布局這一領域。

對英特爾而言,想要迅速切入這一領域,在提供方案時缺少一個重要環節——強大的算法、軟體能力以及軟硬一體整合方案的能力。

余凱說,「地平線最擅長的還是在人工智慧的算法上。

」這也是與英特爾深度合作做 ADAS 到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與英特爾的合作,也可以為地平線「帶來更多國際上 OEM 和 Tier 1 (一級供應商)資源」。

CES 結束後,雙方還將會在各地車展去持續展示這一 ADAS 系統。

商業模式

在人工智慧時代,晶片廠商在面對人工智慧的應用,一方面表現得相當興奮,因為這是機會。

但另一方面,也很困惑,因為這當中的軟體算法、整體解決方案,超出它們過去的能力邊界。

在這一局面下,地平線就是提供「這種技術能力」的公司:在「人工智慧淘金潮」里做一位「賣鐵鍬(技術)的人」。

「我們沒有這個技術能力,我覺得好多事情都做不成。

大家淘到金礦之前,這個淘金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余凱說。

去年 12 月,地平線與 ARM、全志科技、安創空間成立 Open AI Lab,希望在 ARM 生態的終端上降低人工智慧的門檻,推進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應用落地。

地平線的商業模式不只是做軟體,余凱認為只做軟體很難端到端去控制解決方案的性能和成本、功耗。

而且,如今的自動駕駛,軟體正在被重構。

「如果軟體沒有成為一個標準,只做晶片是一個危險的事情。

所以地平線的商業模式是提供「處理器+算法」的嵌入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包含算法、軟體、晶片在內的整體打包。

同時,地平線也在設計一系列高性能、低功耗的深度學習處理器 IP:BPU(Brain Processor Unit)——授權給硬體廠商。

在未來,地平線還將陸續推出 BPU 的第二代伯努利架構和第三代貝葉斯架構,從而支持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以及無人駕駛。

希望 2017 年收入「上億」

從 2015 年下半年成立至今,地平線已經組建了一支近兩百人的研發團隊,團隊平均年齡 32 歲。

余凱說,相對於網際網路公司而言,「我們是一群相對資深的老兵」。

在業務方向上,地平線的「大腦平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聚焦於自動駕駛的「雨果平台」,另外一部分是用於智能家居的「安徒生平台」。

*雨果:地平線自動駕駛軟體平台路線圖

據已知公開消息,在自動駕駛方面,地平線先後與電動車初創公司智車優行、全球最大汽車供應商博世以及晶片巨頭英特爾等廠商達成合作意向。

在這條線上,余凱告訴我們,因為其提供的獨特價值,「國內外的汽車廠商主動找上我們合作。

在智能家居方面,地平線更多側重於人機互動,並與ARM (頂級晶片 IP 設計廠商)、全志(為小米、富士康、惠普提供處理器 SoC 的晶片廠商)等進行深入合作。

在這兩個方向上,地平線的核心戰略是給「大廠做核心技術的供應商」。

他說,把諸如渠道、市場、服務等長鏈條捨棄,只聚焦於技術,做企業端(To Business)的生意。

「他們有實實在在的痛點,而且需求是確定的,能保證地平線的技術很快上架。

」余凱形容為這一策略為「借船出海」。

去年年底,余凱告訴雷鋒網,早先與某家電大廠合作的空調產品,銷量強勁,「把地平線的收入做到很高。

」他說,今年只要再多做一款產品,收入還能上一個數量級。

對於這樣的成績,余凱自信地表示,中國沒有第二家人工智慧公司在成立一年多的時間裡,在商業化落地方面取得這樣的進展。

目前,地平線在這兩大方向上的收入已經達到千萬級人民幣。

余凱說,希望今年地平線的年收入能達到「億這樣的量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