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儲備糧?三星最大MLCC工廠在中國啟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期,三星將關閉天津手機工廠的消息不斷刷屏,跟今年5月三星關閉旗下唯一一家深圳工廠一樣,一時間「外資撤離」、「製造業衰退」等言論甚囂塵上,似乎在整體經濟不景氣和毛衣戰的環境下更容易觸動我們敏感的神經。

來源:濱海發布

13日,天津濱海新區官微發布的消息顯示,三星在關閉手機工廠的同時,將投入24億美元用於建設動力電池和車用 MLCC生產線等項目,在華投資戰略逐步轉向高端製造領域。

說好的撤離呢?

難道,三星又要準備啟動新一輪的MLCC漲價儲備糧?

來源:濱海發布

其中,動力電池項目為三星SDI二期工程的圓柱形電池項目,投資8億美元,將於2019年初實現投產。

同時,天津車用MLCC 工廠將成為三星電機最大的海外MLCC生產基地之一

本文將從兩個方面展開:

1、三星為什麼關廠

2、增資MLCC背後

5月份關閉的三星電子通信深圳工廠位於南山,是三星電子在海外設立的首家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由於銷售業績不達標導致關閉製造工廠

但在通信設備領域,華為、愛立信、新諾基亞牢牢占據第一陣營,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29%、27%、23%,三星僅有3%,落後於中興位居第五。

在技術水平和份額遠遠落後華為的情況下,三星的通信設備在華栽跟頭再正常不過。

國內手機市場占有率 來源:賽諾

三星在天津的手機工廠歷史悠久,但2018年市場已經是三十年河西。

一方面,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長遇到明顯的天花板,今年手機出貨量僅增長3%,三星Q3出貨量環比下降13%,蘋果 iPhone XR系列銷量下滑更引發一系列供應鏈危機。

另一方面,自字型檔和爆炸事件以來,國產手機廠商崛起,三星手機國內份額已經跌至1%,幾乎銷聲匿跡。

各品牌全球手機市占率 來源:Counterpoint

現階段三星手機在全球的九個生產基地中,天津和惠州的工廠年產量占三星年產量的20%左右,且該比例隨著三星智慧型手機在華的不振態勢仍在下降,而越南、印度三家工廠總產量占70%。

在基本失去了本地市場的情況下,製造廠轉移只是時間問題。

一波泡沫之後,或喜或驚,MLCC 從邊緣器件變得無人不知。

MLCC 廠商分三波玩家,第一陣營是以村田、TDK、太誘和三星為代表的日韓大廠,站在技術和供應鏈頂端,也是車用MLCC的主力(村田和TDK一度占據70%車用份額);第二陣營是以國巨、華新科為代表的台灣廠商,主要承接日系壓縮產能以後的低容值(0603/0805及以下)中低端系列;第三陣營是國產廠商,風華、三環和宇陽為代表。

主要 MLCC 廠商銷售收入(2016)

憑藉先發優勢和本土強大的汽車產業,村田和TDK較早轉向車用市場。

雖然三星是全球第二大MLCC廠商,但在車電市場與村田、太陽誘電有相當差距,且後者都已在加建產線。

不甘落後的三星電機已經定調,調整產品朝高收益、高附加價值方向發展,其在天津和韓國釜山的工廠已經增產但仍然有限,所以這次投資24億美元在華開啟的天津工廠正為此而來!

攪動市場風雲的 MLCC

頭部大廠集火進軍車用MLCC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高增長

據統計,典型情況下插電式混動汽車(HPEV)和 純電動車(EV)的MLCC用量分別是傳統汽車的4倍和6倍,單台最高可達18000隻。

同時,我國傳統車市預冷和新能源車翻倍式增長下,無人不覬覦這塊增量市場的大蛋糕。

三星同時布局電池和MLCC明顯是發力國內汽車市場。

2、高利潤

在MLCC所在的消費級、工業級和軍工級三大市場,消費級產品由於門檻較低、競爭充分已經進入低毛利區間,日系退出低端市場也成為MLCC被藉機炒高的誘因。

在凈利率較低的情況下,汽車市場點亮了各廠商心中的燈塔,迫不及待地放棄傳統產線轉型。

主要 MLCC廠商凈利率

3、電子化趨勢

由於能源危機,長期內汽車行業發展新能源和電子化符合政策和市場規律,汽車將初步成為普通家庭的下一個「電子產品」

同時,車用MLCC領域有一定的壁壘。

車規MLCC對溫度、環境有更嚴苛的要求,基於產品穩定性要求,車規MLCC尺寸相對大,在相同的容值、耐壓要求下,放大尺寸可提升產品穩定度、信賴性,對產能的消耗高於常規用料,加上車電產品要考量汽車壽命較長、售後市場及備品需求,轉進車電的MLCC產能已形同被綁定

PS:基於安全性,車用電子元器件壽命均須保證在15-30年以上,失效率要達到PPB級別,即零故障運行10至15年。

光這一條,註定只有少數廠商才玩得轉。

1、外資「撤離」了什麼

三星關廠眾說紛紜,經濟形勢下行、裁員和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外遷都是客觀事實,但利用字眼製造恐慌的言論殊不可取。

在環保政策、市場效益和成本上升的三面夾擊下,這些外資廠用腳投票是必然的

但是,筆者認為有三個問題值得思考:

a.人口紅利消失以後,現在中國製造的核心優勢是什麼?未來優勢又是什麼?

b.這些工廠撤離以後,新一代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能否支撐這種優勢?

c.我們的勞動力素質、產業鏈配套和市場是否比維持一個低水平工廠更重要?

轟動一時的華為製造部門搬遷東莞

對於製造業遷移,筆者所在的深圳最為典型,大到華為、小到家庭作坊,高昂的租金、緊張的土地和招工難問題都是外遷的無形推手。

記憶猶新的是,5月份南山工廠撤離以後,三星依然留下了電機銷售和三星研究院等部門。

這次,三星在天津引入的動力電池和車用 MLCC 產線,至少說明:

  • 1、對於轉型企業比政策更加敏銳
  • 2、我們的市場吸引力不弱
  • 3、外資沒那麼容易撤離

2、國產 MLCC廠商的機會?

填補日韓轉型空缺出來的產能一向是台系廠商拿手好戲,以緊貼村田停產型號的國巨玩得最熟練,並藉此占據了一席之地,產能上來以後在供應鏈還有了一些話語權。

消費市場凈利之低國產廠商只能維持溫飽,若抓住上游巨頭轉向的大好時機也能贏得一些市場份額。

同時,愈發嚴格的國六標準推出以後,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爆發在即,國產新能源車已經有一定優勢,對於有實力的國內 MLCC廠商,在三星已經大舉入局的情況下,錯過這波不知要等多少年。

這是芯視點原創組為您帶來的第8期【芯觀察】,歡迎持續關注。

*本文為【芯視點】公眾號(ID:icsight)原創,版權歸創作組所有,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留言並註明來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傳聞三星考慮關閉天津手機工廠

繼年初關閉深圳工廠後,三星計劃把天津的手機工廠關閉。8月13日,據路透中文網消息,韓國電子時報周一報導稱,由於銷售銳減加上勞工成本上升,三星電子正考慮暫停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手機生產廠的運作...

借OLED東風,華為、OPPO加大in-cell採購力度

李星 在OPPO、VIVO今年藉助三星的OLED顯示屏,把手機做得更輕薄後,中國國產品牌手機的高端機型幾乎全給「被輕薄」了,帶動傳統的LCD顯示屏產業鏈里,除了減薄業務大幅增長外,超薄背光源、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