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增長停滯,可摺疊能否破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般認為2007年是智慧型手機元年,以蘋果發布第一代iPhone為標誌,以谷歌推出Android系統為加速點,此後行業進入狂飆突進的過程,而去年智慧型手機行業更是遭遇了有記錄以來的首次萎縮。

究竟是什麼造成這種局面,智慧型手機的下一步突破點又會在哪呢?或許只有那些在市場最前沿的國際大廠才能給出我們方向。

對大屏的需求讓手機螢幕尺寸已經突破6英寸,而極致的全面屏最終也無法解決越來越大螢幕的便攜性問題。

手機外觀設計的下一站或許就是摺疊屏,薄如紙張、可任意摺疊的柔性屏越來越成熟,開始慢慢從實驗室走向商用市場。

而這樣的趨勢可能帶動整個科技數碼界的變革,越來越強大的移動處理晶片配合可摺疊更大屏的移動設備,或許將會把觸角伸到更廣闊的應用場景,這也就導致近期摺疊屏設備需求的呼聲越來越大。

圖1 智慧型手機螢幕外觀變化


三星與華為搶發首款可摺疊屏手機

近來,三星及華為不約而同釋放出消息,研發的可摺疊螢幕手機最快在今年底就會問世。

8月中旬,三星電子移動通訊事業部總裁在Galaxy Note 9 發布會上公開表態:三星正在研發廣受消費者喜歡的可摺疊螢幕手機,並暗示「不會讓各界等太久」,因為三星不想讓這個「世界第一隻可摺疊螢幕手機」的頭銜被別人搶走。

三星在可摺疊螢幕技術投入超過十年,華為則是傳出將採用京東方的方案。

日前調研機構IDC公布今年Q2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報告,華為正式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商,僅次於三星。

傳出華為要在今年11月發布可摺疊面板手機,讓三星危機感大增,無法容忍遭中國企業超越,因此讓三星決定加速產品上市時間,很有可能在今年底前先讓產品亮相,上演兩大巨頭的摺疊屏手機大戰,當前兩大公司正在比速度,看誰能在這場摺疊大戰搶下頭香。

為何他們都想搶可摺疊手機的首發權?

華為、三星等廠商們卯足了勁要開闢出這個全新的市場。

為什麼呢?

首先,如果可摺疊手機的市場可行性足夠大,那麼很顯然廠商不會無動於衷,提前布局就可以贏得一個較長的時間窗口,全面建立起在可摺疊手機的規則主導與技術領先地位,並且通過產品形態創新卡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其次,Android陣營的華為在市場份額上已經超越了蘋果,下一個目標瞄準的是三星,對於三星來說,它需要保住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可摺疊手機形態無論從吸引市場用戶或媒體關注來看,還是從它的技術創新本身來看,都具備引爆市場的潛力。

其三,從目前來看,螢幕顯示技術的提升,一直都在改變人類接受信息的方式,可摺疊技術帶來的螢幕變化則明顯顛覆了傳統的手機工業設計理念,而且很可能會改變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習慣。

可摺疊手機相當於將筆記本電腦、手機、平板可能三者合成一個,以後出差的時候只用帶一個手機就行。

可摺疊手機真要來,無論是產品形態與應用場景以及它可能出現的玩法創新、變革,都與直板手機不一樣。

所以,當前Android陣營的華為與三星兩大玩家都不願意錯失這個機會。

搶首發成為可摺疊手機的先行者意義重大,先行者優勢可以造就早期市場份額的有利地位,同時通過搶先布局技術專利,可構建專利上的壁壘。

所以,當前多數廠商都透露出了跟進可摺疊手機的信號。

無論是蘋果、三星、華為、OV、LG、小米等都透露出擁有相關專利。

但華為、三星突破當前利潤的僵局的意願更為迫切。

因此,這兩家爭奪首發慾望非常強烈。

圖2 主要手機廠商可摺疊屏專利示例


可摺疊手機潛行十餘年終於到來

關於可摺疊螢幕手機的想法,已在產業醞釀了十餘年時間,三星作為柔性顯示龍頭企業,投入可摺疊螢幕技術也已十餘年,2008年,三星首次展示了可彎曲的智慧型手機OLED螢幕。

到了2011年,三星在CES上展示了一款可以靈活彎曲的AMOLED螢幕手機原型。

然而,製作任意彎曲的螢幕是一回事,把它批量生產並帶給消費者又是另一回事了。

多年來,三星為可摺疊手機和相關顯示器申請了多項專利,只不過這類產品始終處於研發階段。

2014年三星公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展示了可摺疊手機的概念。

視頻中展示的可摺疊手機共有兩面屏,外面的螢幕方便摺疊時使用,而展開後內部的屏可以形成一塊更大的螢幕。

圖3 三星2018年及2014年視頻公布的可摺疊設備


但是多年來,三星可摺疊屏手機數次跳票,遲遲未實現商業化。

同時,市場上仍不時傳出三星、蘋果要推出可摺疊螢幕設備的消息,例如推出相關產品、正在克服量產問題、量產進度延遲、三星及蘋果申請了可摺疊面板多項專利等。

華為攜手京東方,不讓三星專美於前。

近年來,華為在手機上的創新展現強烈企圖心,3月華為申請了可摺疊螢幕手機的專利。

手機產品預計11月發布,2019年開賣,與三星爭奪全球最早推出可摺疊螢幕手機的頭銜。

可摺疊手機內折還是外折?

目前三星及LG在可摺疊式面板相關技術全球專利數量領先。

蘋果對可摺疊面板同樣很有興趣,欽點LGD作為可摺疊式iPhone的合作夥伴。

在國內則有京東方、天馬、柔宇科技、維信諾等業者投入彎曲、可摺疊面板的開發,其中京東方與華為合作,小米及OPPO也在開發摺疊屏手機。

可摺疊手機的摺疊方式有內折和外折兩種——

圖4 可摺疊手機摺疊示意圖


內折式是螢幕向內進行摺疊,就像一般的書,或是早期的掀蓋手機一樣,打開之後看到內容。

而外折設計則是螢幕暴露在外,就像現今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一樣,熒幕直接對外。

外折式設計是螢幕顯示在最外頭,容易與外物接觸,因此在耐刮、耐摩擦、耐衝擊三大要點的要求會比內折式來得高出許多,外折的技術難度高,當廠商可以做出外折式面板,技術實力理應相對較強,但也因為外折較難做,所以內折式進入量產階段的時間會比較快。

可摺疊手機最關鍵,也是最精髓的地方在於怎麼摺疊。

我們最常見,或者說最容易想到的摺疊方式就是對摺,打開後螢幕就是一大塊,摺疊起來時機身就變得小巧,方便放入口袋。

接下來展示幾種不同的摺疊方式——

一口氣折三折:這種摺疊方式基於三星的一項專利,允許手機折三折,露在外面的螢幕顯示時間、消息等。

經過這種方式摺疊,能變得非常小巧,只不過這樣的方式對手機的內部結構要求非常高,畢竟要一次折兩下。

對於第一代產品來說,這種方式顯得有些激進,而且摺疊後整個機身也會厚很多。

向下折:向下摺疊一次,大概是手機上半部分的三分之一。

在某些場景下,大屏手機(展開後)並不實用,比如在公交站打電話、查地圖之類的操作,如果需要展開螢幕再使用很明顯複雜得多。

所以,只摺疊一小部分成為一種更合適的方案。

向下再多折一點:與上一種摺疊方式的思路一致,只是折得更多一點,留下的螢幕再少一點。

這樣做的好處是摺疊後手機體積更小,而且能保留一部分螢幕給用戶操作使用。

可摺疊手機的摺疊方式有很多種,許多廠商在這方面都申請了專利。

比如OPPO之前就申請過橫向向後對摺的專利。

在這個階段,任何一種摺疊方式都有可能成為未來智慧型手機的新方向。

為什麼量產這麼難?

可摺疊手機在全球面板龍頭三星持續投入大量人力跟資金的情況下,10多年都還沒有走向量產,為什麼可摺疊式面板的設計、製造如此困難。

儘管可摺疊手機有著非常巨大的前景,但要實現量產並廣泛運用於各行各業中,目前產業有幾大痛點,下面簡要分析。

1)尚未形成完善的材料供應體系。

對於可摺疊手機來講,其相關的材料體系至關重要。

上游的有機發光材料、生產設備、驅動晶片,中游的面板及模組,及下游的終端應用等都得作出相應的變革,這尤其對於很多傳統的材料供應商顯得太過於倉促。

圖6 可摺疊手機材料體系挑戰

2)工藝製程有待提升。

要想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工藝的成熟不可或缺。

可摺疊AMOLED技術路線,加工技術難度非常大、工藝製程複雜,如蝕刻製程對OLED封裝薄膜造成損傷。

再如PI薄膜層塗布之後表面的均一性、塑料基底的靜電放電等。

每一家狀況不同,現有不同的修補方式,考驗各家企業的能力。

3)螢幕彎曲對設備元器件的損害。

可摺疊屏對於設備元件的損害有多大,是否會影響到性能,也是制約其量產的一大因素。

比如手機,人們每天在手機上的時間很多。

如何平衡摺疊技術與手機裡面相應的元件的壽命,這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未來供應鏈強弱將重新洗牌

手機進入觸控時代後,玻璃成了關鍵零組件,隨著智能機的快速增長,讓康寧、藍思科技等企業獲得快速發展壯大的機會。

隨著智慧型手機進入可摺疊甚至是捲曲時代,正如上面的挑戰中所討論的,基板、電極、元器件、模組等都要發生改變,都要變成柔性的,而這些環節目前都存在著挑戰,過去康寧、藍思科技等因為玻璃成為贏家,未來隨著手機及其他終端進入可摺疊、甚至是捲曲後,整個上游材料、元器件、模組供應鏈環節的強化將會發生改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iPhone的下一塊螢幕,或許來自中國

蘋果目前正與中國最大的顯示器製造商京東方(BOE)合作,共同開發一款可摺疊的 OLED 螢幕。事實上,幾個月來關於蘋果與京東方合作的消息一直不絕於耳。此前外媒報導,目前蘋果已對京東方 OLED ...

iPhone XS發布2月後 三星將以可摺疊手機Galaxy X應戰

三星和蘋果之間的競爭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在高端手機市場,三星無時無刻不希望通過一些最新研發產品打敗蘋果。日前,三星方面證實,旗下備受期待的可摺疊智慧型手機很快將推向市場,今年年底就能公布細節,而上...

只為全球第一 華為將趕超三星首發可摺疊手機

原標題:只為全球第一 華為將趕超三星首發可摺疊手機可摺疊手機不是什麼新鮮詞,只是今年比較熱而已,因為除了三星確認即將推出可摺疊智慧型手機之外,整個智慧型手機行業對這種新形態的手機都透露出了濃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