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東院士:發展人工智慧須掃清障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去年開始,無論是在產業界、學術界還是政府層面,人工智慧都獲得高度關注。
這種重視讓我們看到,人工智慧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潛在的變化。
人工智慧並不是一個新詞,自1956年提出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並經歷了三起三落。
大家所講的人工智慧之父就不止一位,其中一個就是圖靈,他也同時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圖靈發明了計算機的基本原型,又提出人工智慧,我們把計算機比作是他的「大兒子」,人工智慧是「二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的特點不一樣。
「大兒子」比較穩重、有耐性、不調皮、不搗蛋,一直按照摩爾定律持續發展。
「二兒子」則比較活躍,有創新思維、敢冒險,於是人工智慧經歷了多次起落。
人工智慧被第一次提出時,機器就超越了人類,人可以做的事情機器都能做,結果人工智慧沒有達到預期發展。
第二次也是如此,敢說敢幹,但發展遇到瓶頸了還得把重心放在計算機領域。
今天,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了第三波,似乎比較靠譜了,因為計算髮展很快了。
今天一台小小的伺服器的計算能力就達60萬億次,是20年前全球最快計算機的60倍。
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支撐,離不開計算、算法和數據,計算是基礎。
面對人工智慧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領域,有眾多需求,人工智慧計算依然面臨著提升計算性能、不同場景計算優化和生態建設三大挑戰,我們需要整合各種處理晶片,提供一個先進的計算平台,整合這些框架,提供比較易用的應用開發的平台。
另外也要加強計算晶片創新、可擴展平台架構、系統優化設計等基礎技術研發和能力構建,同時也要從硬體、軟體、應用、人才等多方面綜合提升,避免短板效應帶來的整體產業發展不良反應。
還希望來自於學術界的、企業界的、應用部門的各方專家,能夠從多方角度一起來討論,如何能夠打造一個比較易用的計算設備或者架構,能夠使人工智慧的應用發展得更加順利,而不要再陷入上兩次人工智慧的窘境裡。
從國家角度來講,希望能夠在這一次的人工智慧機會當中站在前沿,企業與學術界也希望能夠為人工智慧的發展貢獻智慧,這就需要人工智慧方面的專家人才能夠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形成一個國內平台,形成一些標準,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掃清障礙、奠定基礎,不斷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本報記者李惠鈺根據其在2017人工智慧計算大會上的發言整理。
)
摩爾定律走向終結計算的未來會是什麼?
摘要:3月15日消息,隨著摩爾定律走向終結,計算機硬體的進步可預測的時代將會走到盡頭。計算行業進步的第三個領域是新計算架構——針對特定任務而優化的專用晶片,甚至是利用量子力學同時處理多個數據集的...
以網際網路伺服器為切入點實現國產通用CPU的突破
智庫觀點霍雨濤信息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以及雲計算/大數據和SDN/NFV的快速發展,正在推動計算架構、網絡架構、存儲架構向通用化方向演進。這對網際網路伺服器CPU提出了全新的規格需求,同時也給我國...
Amazon聯手Xilinx搞了件大事,可重構計算將復興
在今年11月中旬舉辦的「2016年超算大會上」,FPGA大廠Xilinx發布了可重配置加速棧(ReconfigurableAcceleration Stack)。配合可重構的FPGA,這個架構能...
61年間三起三落,為什麼人工智慧在今年得到爆發?
今年創業最火的莫過於共享經濟和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真正雛形始於20年前一台叫做「深藍」的IBM超級電腦,其擊敗了西洋棋大師卡斯帕羅夫,人工智慧的發展得到了奠定。但在此後人工智慧進入漫長的「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