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限制美國蘋果進入中國市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期,中國企業在美國的一系列併購和合作上頻繁被美國有關部門出手干預。

前有阿里旗下螞蟻金服擬併購速匯金(全球第二大匯款機構,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的35萬個網點和24億帳戶)遭否,支付寶進駐美國的計劃泡湯。

最近華為和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AT&T 在手機銷售上的合作也被突然臨時取消,據說也是受到政府相關機構和人士的壓力,而被迫停止合作。

縱然華為依然可以通過亞馬遜等電商渠道銷售,但是線下運營商渠道在美國依然占據銷售主力,因此對於無論對於華為還是美國當地的消費者都是一大損失

畢竟從曾經的中華酷聯到如今的華米OV,華為在手機上的努力,我們有目共睹。


從十多年前的2003年,華為的通訊設備在美國被思科因專利糾紛起訴,後又被美政府指控軍方背景,其設備可能被用於針對美國民眾的間諜活動,威脅國家安全,到後續一系列在美國的併購活動被否,不得不說美國對於華為這樣頂尖的中國通訊企業過於敏感,某種程度上也是基於兩國意識形態和政治體質差異而導致的強戒備心。


美國雖為明言,但是種種限制華為進入美國的行徑確實不言自明。

中國是否可以採取類似措施,如限制蘋果進入,答案可能很難。

一方面,美國消費者主要的手機基本是蘋果三星等,對於華為這樣的出入局者,目前市場份額幾乎可以不計,因此來自消費者方面的反對之聲小。

如果國內限制蘋果進入,占據國內前五市場份額的蘋果,其大量的國內消費者恐怕不願意如此。


其次,相比較蘋果作為單純的手機生產商,華為除手機外,更多的是通訊設備領域,在跨國業務中,對於信息安全和保密等確實有較高要求。

因此,僅從手機上想用充足的理由加以限制會相對困難。

再者,其實蘋果產業鏈中包括大量的製造和配套產業都是位於中國,不少的體量非常大,如富士康,藍思科技等,帶動的就業人數超數百萬人,因此抵制蘋果實際上對國內部分產業乃至增幅稅收、就業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不得不慎重。

最後,國內在高科技領域技術和產品的缺乏,導致大量尖端產品不得不進口。

國內在不少高科技技術和產品領域起步較晚,技術水平不足,像高通和三星的手機晶片、半導體等,大量國產手機也不得不進口美國的產品,這也讓抵制蘋果的意義大打折扣。

總的來說,對於我們而言,限制蘋果可能是弊大於利,我們需要做的是在高端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這樣才有贏得主動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