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不再低調:5億造芯,海信加速電視Soc、AI晶片研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缺芯少魂"一直是國內科技界的痛點,其中芯是指晶片,而魂是指作業系統。

這些年以來,雖然眾多的國產廠商在努力,但在晶片、作業系統領域依然還是沒能改變高度依賴國外的現狀,去年的中興事件,今年的華為事件算是給大家敲響了兩次警鐘。

以2018年的數據為例,去年中國進口晶片3120億美元,自產晶片約為370億美元,而全球晶片市場規模約為4700億美元,可見中國消耗了全球約70%的晶片,卻只能生產8%左右的晶片,缺口到底有多大,大家一算便知。

另外其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數據,值得大家深思的,那就是中國去年進口了3120億美元的晶片,但其中有1700億美元的晶片在做成產品之後又出口出去了。

這意味著目前國內很多的科技企業,其實更多的做的還是組裝工作,必須要從國外進口晶片這些核心元件,所以利潤不高,價值也不高,賺的是勞工的差價。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這些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從企業到個人,從大佬到普通網友,都是希望國產晶片能夠有突破,減少對國外的依賴。

而像華為海思這樣成功的晶片企業也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認為只有中國崛起更多的像華為海思這樣的企業,中國芯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的舞台。

事實上,除了華為之外,國內也有一些科技企業在努力的造芯,在一些專用領域,不斷的改寫著中國"缺芯"的歷史,其中海信就是非常典型的這樣一家科技企業。

海信造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年前的2001年,當年海信開始組建了晶片團隊進行晶片研發。

基於海信的電視業務,海信晶片公司在當時主要聚焦於數字音視頻圖像解決方案晶片,並於2005年推出國內首顆高畫質電視處理主晶片——"信芯"VPE1X ,這一顆晶片填補了我國在數字視頻處理超大規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的空白。

而在之後,海信的晶片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2013年,海信推出國內首款採用國產微處理器的網絡數位電視SoC晶片。

2015年推出國內首款4K120Hz高端畫質處理晶片"Hi-View Pro"第一代超高清畫質引擎晶片,和三星、LG、索尼一起成為全球僅有的4家擁有畫質晶片的電視廠商。

而在2019AWE期間,海信發布"信芯"第三代畫質晶片,引起了電視領域的轟動。

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海信的多元化策略,晶片也不再局限於電視晶片了,推出了諸如HS2800這樣的藍牙晶片,還有其他的AoT晶片等等,在多個領域開花結果。

而在6月28日,海信更是宣布和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投資5億元成立青島信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按照海信的說法,這5億隻是成立資金,後續還將不斷的投入。

這家晶片公司將整合海信現有的晶片研發團隊、此前海信收購的東芝電視晶片研發團隊,以及宏祐圖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團隊和業務,從事智能電視SoC晶片和AI(人工智慧)晶片的研發及推廣,並以此加速"造芯"攻勢。

而根據海信18年的晶片歷史,以及在晶片方面的成績,我們很容易就可以預測出來,海信此舉將使我國彩電行業缺乏高端晶片的局面有所改觀,對於提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也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晶片在科技企業中越來越重要,過往經驗告訴我們,沒有自己的晶片,企業無論做手機還是做電腦、電視,都只能處於供應鏈的低端,乾的是組裝的活,還要受制於人。

只有那些卓越的企業才能自己設計晶片,從源頭上定義自己的產品,比如華為、蘋果等。

而信芯微電子的成立,也許是中國彩電領域的一個里程碑,甚至會讓電視晶片領域迎來大洗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