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争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游击战争是非正规作战。

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

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游击战争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非正规作战 游击战争是非正规作战。

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

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

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

中文名 游击战争 外文名 Guerillawarfare 类    型 非正规作战 主要手段 袭击 特    点 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目录 1 发展 2 理论和原则 ▪ 游击战的原因 ▪ 游击战的特性 ▪ 原则 3 战略及战术 ▪ 战略 ▪ 战术 4 事例 ▪ 抗日游击战争 ▪ 越南战争 5 十六字诀 6 评价 ▪ 正面 ▪ 反面 游击战争发展 编辑 播报 游击战争广泛出现于20世纪。

随着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日益发展,游击战争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反抗外来侵略的一种战争样式登上战争舞台。

中国共产党从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就十分重视游击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根据敌强己弱的特点,依托根据地,坚持人民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自己。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地、长期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牵制和消耗敌人,支持了持久抗战的局面。

解放战争时期,在敌后广泛进行的游击战争,有利地配合了正规战争,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后赢得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

游击战争 [1]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首次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并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

主要是:①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战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作战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

这是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旨在从被动中争取主动,改变敌优己劣的形势,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②与正规战争相配合。

游击战争的作用是在敌后方削弱敌人、牵制敌人,从战略上配合正规战争;游击武装在正规军作战中担负破坏敌人交通、牵制和削弱敌人的任务,是在战役战斗上配合正规战争。

③建立根据地。

根据地是游击战争执行战略任务和实现战争目的的战略基地。

建立和巩固根据地,是长期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的必备条件。

④实行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反围攻作战是游击战争防御和进攻的主要形态。

采取各种手段打破敌人的围攻,并适时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扩大己占区,缩小敌占区,使游击战争进一步发展。

⑤向正规战争转变。

不断扩大游击武装的数量,提高质量,逐渐变成正规军,作战方式逐渐正规化,以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⑥战略的集中指挥和战役战斗的分散指挥。

对于整个游击战争的部署,各个战区内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的配合,各个游击区或根据地之间的协同,每个游击区或根据地内的全局性行动等,应实行统一集中指挥;游击武装的具体行动应按情况机断行事,实行独立自主的分散指挥。

进入21世纪后,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继续改变着战争的形态和面貌。

信息化兵器和战场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对游击武装的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作战能力和指挥艺术都提出了新要求,游击战争将面临新的挑战。

[2]  游击战争理论和原则 编辑 播报 游击战争游击战的原因 游击战必定是敌强我弱,敌方强大到我方不能用其它正规战法与之相对抗,或用正规战法我方损失太大,大到我方无以为继,这时就只能用游击战与之对抗。

正因为敌方强大,所以游击战必定是在使用方的国土上进行。

游击战争游击战的特性 游击战一般来说没有标准的制服和武器,通常是以能自给自足的小单位如伍或班(排),利用地形作为掩护,在自己所熟悉的地形里四处出击,用少量部队在一个点上创造局部优势,也就是虽然你有一万人我只有一千人,但我用时间可以慢慢歼灭你有限的力量。

总之就是零敲零打,让敌人一开始不会损失很多,但这个数字会慢慢累积,直到敌人军队士气崩溃、粮食不足时,再发动致命的总攻击。

游击战争原则 其原则是:一、有依照情况使用兵力之自由;二、有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军之自由,地方政府与邻近友军不得干涉;三、国民政府只作战略规定,八路军有执行此战略之一切自由;(四)依傍山地,不打硬仗。

游击战争不能一刻离开民众,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史记》记载: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盗贼出身的彭越,常带兵南下突击楚军粮道,让项羽非常头痛。

但彭越经验老到,制造金处疑军,让薛公不得不分队防备之。

彭越随即再正确抓到薛公的主力军所在,集结数倍军力一举而击破之,结果薛公战死,项声则侥幸逃出以奔告项羽。

应该说,作为军事战术的游击,最早是作为辅助战略的角色出现的。

军事游击追根溯源应该出自集众为寇的盗贼和北方的游牧民族,历朝历代强大的政府军和中原政权之所以屡战(剿)不绝,则是因为游击战术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灵活性。

长期困扰中原民族的草原游牧民族,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广阔的草原、沙漠的回旋余地进入中原腹地进行掠夺性袭击的。

汉武帝和明成祖都吃过这样的亏,侵尽全国之力进入茫茫草原深处与敌寻求战略决战,却因处处找不到对手而最终自败。

作为将战术游击发展为游击战略的毛泽东,则是从江西井冈山附近的土匪身上总结发展游击战术的。

毛泽东从对江西积弊几百年的匪患进行深入的调查,发现利用复杂山林地形进行纵深的游击战术是土匪屡剿不清原因。

从而使之发展转变为革命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战略战术。

游击原则致胜的基础在于,一是够广阔、复杂的地形纵深;二是灵活、出其不意的转移、分散和集中有限兵力;三是小规模、深层次的扰袭、消耗攻击。

这三个基础原则是游击生存的基础条件,而且是缺一不可的,是必须引起绝对注意的。

在商业上,游击战也具有一种保存实力的战术优势,它使得小公司也有可能在大公司的领地上一显身手。

游击战争战略及战术 编辑 播报 游击战争战略 游击战虽然不足以击垮传统部队,却可以制造军事上的僵局,而这种僵局最终又会导致政治解决。

几乎在所有的例子里,在以政治方式解决时,总是传统部队那一方吃亏。

因为游击作战所需承受的人命与财产损失是在可忍受的范围之内,但外来强权却必须负担极高数目的经济开销,随着时间过去,将很难向他的人民交代,为何在损失那么多人命之后,却依然不能解决冲突。

游击战争战术 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火力弱,敌众我寡因而很难独立定点地进行长时间作战,必须有当地民众提供物资、情报等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天时及地形,以机动力及隐蔽性主动出击,遭遇强大敌人时化整为零,消耗敌人战力、拖延敌人行动、误导敌人方向,形成敌人心理上极大压力才可能致胜。

游击战争事例 编辑 播报 中国在日军敌后的游击战在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中游击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广泛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发展出多种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

中国共产党在对日作战所使用的游击战有几个特性:它主要不是在内线直接配合正规军的正面作战,而是在外线、在敌之后方独立作战,承担著独当一面的战略任务。

它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它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

它不是“流寇”式的,而是以抗日根据地作依托。

它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斗争相配合。

它不是仅仅由正规军承担的,而是有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它不是永远停留在游击状态,而是随着战争的进程逐步向正规战发展,使之成为最终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

中国在日军敌后的游击战给侵华日军造成了相当的兵员损失,削弱了日军“以战养战”搜刮沦陷区支撑前线的能力。

据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笔者在任时,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

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游击战争抗日游击战争 它的定义——抗日的大众战、民兵战抗日游击战争,这已经是传遍全国的一个新的名词。

有不少的人在议论它、研究它。

书局里出版了许多书籍论述这个问题。

许多爱国人士、民族英雄,已经在把它付之实践,例如东北的人民革命军(1)、义勇军(2)。

晋西北、晋冀察、山东、河北、绥远(3)以至上海的郊外,抗日游击战争也已经广泛地发动起来了。

以上这些事实指给我们,对于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予以深刻的研究,实为必要。

抗日游击战争是抗日战争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中的一种形式和一个阶段。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民兵:民兵游击组织遍布敌后战争史上创造奇观游击战法大显神通 [3]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

在党的领导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在主力部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各根据地的广大民兵和自卫队,活跃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依托高山密林、江河湖泊、平原地道和青纱帐,到处摆开了杀敌的战场。

原始的大刀、梭标、斧头,自然界的水、火、石头,都变成了他们杀敌的武器。

他们以惊人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在人民战争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活剧,创造了许多灵活巧妙、神出鬼没的独特战法,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晕头转向、丧魂落魄、顾此失彼、疲於应付,像一条野牛陷入我人民战争的沼泽泥潭中不能自拔。

麻雀战。

这是民兵在抗战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主要和基本的作战方法,也是最能发挥民兵特长的游击战法。

其基本特点是以少量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出没在山野密林、狭窄隘口、街头巷尾、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一样,东一枪、西一枪,忽聚忽散,忽来忽去,一会跳到这里,一会跳到那里,出敌不意,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消失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大作,杀声四起,使敌人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甩又甩不掉,吃又吃不好,睡也睡不著,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苦境。

麻雀战打得最出色的,就是全国民兵战斗英雄李殿冰领导的北岳区曲阳县尖地角村民兵游击小组。

在1943年的3个多月里,他们先后对敌作战27次,打死打伤日伪军200多名,缴获步枪3支、电话3部、牲畜47头,战利品一批。

地雷战。

地雷战首先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民兵发展起来的战法。

1940年春,河北省安国县东赵、西赵两村的民兵,在反“扫荡”中把两枚手榴弹埋入地下,炸死了两个敌人。

於是,各村纷纷效仿,利用废铁壶、瓷瓶子、瓦罐子等,装上炸药,以杀伤来犯之敌,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此后,各地民兵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制造了铁、木、石、瓷地雷等,发明了拉火雷、踏火雷、电火雷、定时雷、连环雷、绊雷、跳雷、飞雷等几十种埋雷方法,各式各样的地雷和雷阵,对於打击运动之敌、杀伤“扫荡”之敌,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赫赫战果。

北岳区阜平县五丈湾村著名的民兵爆炸英雄李勇和他的爆炸组,利用地雷战先后炸死炸伤日伪军362人,炸毁汽车25辆;山东海阳县赵?村的赵守福和於化虎,带领民兵用地雷战炸死炸伤日伪军303名的事迹,全国闻名,威震敌胆。

地道战。

抗日战争中期,由於日寇加紧对我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蚕食”、“清乡”,处在平原地区的抗日军民,没有山林和水泽可依,於是就发明了纵横交织、户户相通、村村相联、不怕水淹、不怕毒气,既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战,成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一大法宝。

仅1944年冬季,各抗日根据地的平原地区就挖地道达1.25万公里,成为抗击日寇的一条伟大的地下长城。

冀中清苑县冉庄民兵,就是因为运用地道战打了许多漂亮仗而驰名中外,他们的事迹被改编成了电影《地道战》。

英雄的冉庄民兵先后作战157次,其中进行地道战17次,依托地道进行伏击、追击战斗55次,配合地方武装出村作战85次,共毙伤敌267名。

当时,日伪军曾传出这样的禁令:“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

太行地区磁县山底村民兵、晋察冀地区满城县石井村民兵、北京市顺义县焦庄户民兵,都是利用地道战取得辉煌战果的英雄群体。

民兵们曾用打油诗颂扬地道战:“地道好,地道妙,打了敌人钻地道;明里打,暗里挑,消灭敌人最可靠;鬼子气得干瞪眼,抗日军民哈哈笑”。

破袭战。

这是广大民兵和群众创造的又一战法,它不仅适用於破坏敌人的交通和通信联络,如公路、铁路、桥梁、车站、码头等,而且适用於对敌人的仓库、工厂、矿山等进行破坏和袭击。

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民兵经常以隐蔽、突袭的战斗,配合正规军对敌人的铁路、公路和交通枢纽进行破坏,挖路基、扒铁轨、炸桥梁、打火车、割电线、平围墙、阻河道、毁码头等等,有些地方在一夜之间就出动几万或几十万民兵和群众,把数百公里长的铁路、公路全部破坏,将电线割断,电杆锯倒,使敌人的交通和通信联络陷於瘫痪。

1939年,安徽省肖县就出动20多万民兵和群众,参加了陇海铁路大破袭,一夜之间将100多里的铁路全部拆掉,枕木、铁轨、和电线、电杆一起运回根据地,日寇被迫停车10天,使其西运计划流产。

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仅冀中的民兵和群众,就有35万人参加了破袭敌交通线的斗争。

1941年至1945年间,晋察冀全区共捣敌伪碉堡1140多座、炮楼300多个,炸毁敌汽车360多辆、火车头40多个,破坏公路3.76万公里、桥梁730多座。

围困战。

就是对敌人的据点和碉堡实行封锁,把敌人围困在据点和碉堡里,使其没吃没喝、走投无路,最后将其挤跑、赶跑或歼灭。

太岳沁源围困战,就是广大民兵和群众围困封锁、制服敌人的一个典型战例。

1942年9月,日寇纠集了1万多人,分14路进犯我只有8万人的沁源县抗日根据地,并在沁源县城安了据点,妄图把沁源划为“剿共实验区”。

这里的民兵在敌人到来之前,一面把人民群众转移到山里,一面实行“坚壁清野”。

敌人占领沁源县城后,见不到人,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一切供应全靠外地。

广大民兵和游击队又密切配合,到处截击,袭击敌人的运输队,无奈,敌人只好外出四处抢粮,可又遭到游击队和民兵打击,只好呆在据点杀马充饥……这场围困战,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终於把敌人困出了沁源县城。

在此期间,沁源民兵共作战2700多次,毙伤俘敌4250多名,涌现出了民兵杀敌英雄100多人,爆破能手200多人,沁源县获得了民兵对敌斗争“模范县”光荣称号。

伏击战。

一般分为待伏与诱伏两种。

待伏,是在得知敌人出动的兵力、时间和必经之路后,预设埋伏,待机歼敌。

如1944年农历4月的一天,太岳区安泽县风池、高壁等地的民兵,获悉日寇骑兵运输队要给府城的敌人送粮弹,民兵们便在距府城西12公里的柳寨村做好埋伏。

当鬼子的运输队进入伏击区时,地雷“轰轰”地爆炸起来,一时浓烟滚滚,杀声四起。

仅七八分钟时间,33个鬼子就被消灭了32个,只有一个受伤的逃进了府城据点。

诱伏,就是先以主要力量在有利地域设伏,然后以少数民兵诱敌深入,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将其歼灭;或者佯攻一个方向,引诱敌人前来增援,在路上伏击敌人。

如冀南区隆平县民兵自卫队在河上伏击鬼子汽艇,山东平原县塘坊民兵伏击日寇一小股机械化部队,都是采用的这种战法。

此外,抗战8年中,广大民兵和游击队还创造了窑洞战、联防战、捕捉战、水上游击战、拔点战、攻心战、坚壁清野等战法。

这些神奇巧妙的战法,对於配合主力作战,粉碎日寇的“清乡”、“扫荡”、“蚕食”,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游击战争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越共军队先用游击战的型态攻击法国在越南的殖民地,获得成果;在美国大规模介入之后,美军在早期因不熟识越南环境和越共军队的游击战战略,造成伤亡,但是不是造成美方战争人员大量伤亡的原因,是媒体夸大北越游击战的成功,但是在南越军队和美军中造成了心理作用,对战果有一定影响。

游击战争十六字诀 编辑 播报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巨幅对联,生动地反映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和反“围剿”作战的指导思想。

游击战争 也相继提出了反映本地区特点的游击战争原则。

比如洪湖地区提出:“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湘鄂赣边区提出:“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等。

“十六字诀”言简意明,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

它把防御与进攻、退却与反攻、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总体精神是: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出发,利用民众和地形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扬长击短,趋利避害,灵活机动地作战,达到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目的。

“十六字诀”是毛泽东、朱德等在军事上的一大创造,它不仅适用于游击战争,其基本精神也同样适用于力量对比敌强我弱条件下的正规战争,为人民战争克敌制胜的作战方法奠定了总的原则基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体系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依靠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运用“十六字诀”的基本精神,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创造了一个个以弱胜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奇迹。

游击战争评价 编辑 播报 游击战争正面 是一种以弱胜强的战术,而且由于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及熟悉的地形,通常应用于反侵略一方是一种战争艺术。

游击战争反面 所谓的“融于群众”其实是利用平民当作挡箭牌。

逼迫对手制造战争暴行,如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执行的“三光政策”和“无人区”。

违反人道主义原则。

采用游击战的方面有时会高压压迫所倚仗的群众。

以达到完成战略目的意义。

是“恐怖主义”的惯用手段。

这也是一种持久战,大大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

但是由于游击战基本都由弱势的一方发动,在正规作战难于取胜时这可能是唯一有效的军事手段,并且游击战若要成功必须获得所在地平民的支持,所以此批评也颇有争议。

虽然”融于群众“也是恐怖主义的惯用手段,但是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一般是指有意制造恐慌的暴力行为,意在达成宗教、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而故意攻击非战斗人员(平民)或将他们的安危置之不理,这类行动一般由非政府机构策动。

与仅针对敌对武装人员的游击战争有本质区别;简单的说就是恐怖主义主要针对平民而游击战主要针对敌对武装人员。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1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3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民兵:民兵组织遍布敌后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4-10-16] 图集 游击战争的概述图(1张)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26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毛丽丽爱 (2021-12-07) 1 发展 2 理论和原则 游击战的原因 游击战的特性 原则 3 战略及战术 战略 战术 4 事例 抗日游击战争 越南战争 5 十六字诀 6 评价 正面 反面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