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電易:歐洲半導體產業的危機——來自中美的逼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來自歐洲半導體的一條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據路透社報導,歐洲半導體產業正在尋求歐盟以獲得更多的援助。

該產業正努力擁抱人工智慧等技術,客服威脅全球供應鏈的貿易戰帶來的不利影響,試圖在試探性復甦的基礎上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從提交的報告看出,他們要求在歐盟未來7年的預算期內,將2014年啟動的一項研發項目的投資規模增加一倍,至100億歐元(約合117億美元),並且將一個戰略性投資項目有政府支持的項目延長至2020年以後。

目前行業遊說加劇,圍繞歐盟預算基金的爭論達到了決定性階段。

中國政府支持國產晶片計劃和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的「美國優先貿易政策更是讓歐洲半導體意識到發展的迫切性,更加劇了這場爭論的緊迫性。

大概是到了火燒眉毛的階段了,歐盟方面對這樣的猜測沒有否定。

產業復甦

歐洲半導體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體量很小,而全球領先耳朵三星電子和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14.2%和14%,相比之下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不過,在經歷了多年的衰落之後,歐洲2800億美元規模的電子產業終於開始了復甦。

我們了解的就有德國的英飛凌公司,在上月宣布將在奧地利的菲拉赫建造一座耗資16億歐元的工廠,這將是英飛凌第二家能夠在300毫米晶片上製造晶片的工廠。

對於這筆投資,有消息傳出是為了能夠增加產能來滿足電力管理等工業應用的晶片,而不是為了吸引補貼,我倒是覺得這兩方面都有考慮。

該報告中還建議:提升歐洲在半導體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成立技能專責小組;統一研究工作。

這些提議最終是否能夠通過,或許要等到歐盟預算磋商結束後才能知道了,畢竟它涉及了太多方面的利益。

重視產業價值鏈

諾基亞已不再是手機行業的霸主,蘋果手機的崛起徹底地取代了它的地位,但是歐洲的硬體行業不容小覷,特別在物聯網和電動汽車等領域。

從報告看來,人工智慧將是歐洲的新機遇同時也是新的挑戰。

現在的人工智慧被更多的用來引導製造過程或驅動自動駕駛汽車,這對歐洲半導體來說,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不過這樣的挑戰實在巨大,風險或者失敗率都很高,成本亦是如此,因此任何公共實體或私營實體去獨自面對都是不明智的,各家組織應該在整條行業價值鏈的現有合作的基礎上,建立深度、持續的合作關係,去共同面對挑戰。

晶片作為商品的一種,很容易被貿易戰波及,現在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加之全球半導體行業因為大規模併購而呈現出集中化,這都讓歐洲意識到必須要增強自身的自主研發能力。

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才不會在日後的貿易戰被打垮。

前有美國的領跑,後有中國的追趕,再加上新興技術的崛起,歐洲半導體企業的「危機感」不是錯覺。

這樣的危機感,或許將激勵著歐洲半導體不斷完善產業鏈,對歐洲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將是利大於弊。

比你優秀的人都如此拚命,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我想把這句話送給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各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併購大戲:全球汽車電子業誰唱主角

摘要全球汽車電子領域的併購活動被美國高通推向了新高潮。10月底,高通拋出470億美元宣布收購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的汽車電子元件製造商荷蘭恩智浦半導體集團,這離後者完成對飛思卡爾的全球收購行動還不足...

ARM、NXP相繼出嫁,歐洲半導體大廠還有幾家

2015年全球半導體進入併購快速路,2016年趨勢不僅沒有淡化反而進入全球格局大洗牌。而這場註定寡頭壟斷的變革中,歐洲是「傷心」的,因為半導體產業最大的兩樁收購案都是把歐洲的半導體大廠「娶」走,...

歐洲半導體產業的「危機感」

因川普不斷增加關稅,意圖阻礙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戰略,繼晶片等核心技術後,中美貿易戰已經開始向半導體產業波及。據路透社報導,對中國政府支持國產晶片計劃以及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