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找台積電代工,全球舊晶片產業的翻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段時間,「斷供華為」事件讓台積電成為大家關注度焦點。

華為在2019年為台積電貢獻了14%的全年營收,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

台積電自己也表示:不能向華為供貨對公司的影響不可避免,正努力與其他客戶合作,填補華為留下的空缺。

不過看起來這個空白很快就要被補上了。

根據台灣工商時報稱,英特爾已與台積電達成協議,預訂了台積電明年18萬片6納米晶片產能。

此消息對台積電的利好,沖淡了「斷供華為」對台積電的負面影響。

兩個交易日下來台積電在美股市值增加了700多億美元,總市值突破4200億美元。

台積電目前的體量是中芯國際的6倍。

是當之無愧的晶片代工行業的老大。

英特爾方面就有些慘了,7月24日晚間,英特爾宣布7nm製程延遲,並或將委託第三方代工廠。

次日股價便重挫16%。

英特爾的名號相信玩電腦的聽過。

從80年代的386,486;90,00年代的奔騰、賽揚;10年開始的酷睿 i3、i5和i7。

以及那句耳熟能詳的「燈,等燈等燈!」在X86年代,英特爾就是PC處理器市場的王!

英特爾台積電代工,市場反應會為什麼這麼大呢?

這事如果放到去年,解釋起來會很困難。

但今年華為海思和美國實體清單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大家對晶片製造都了解了不少。

簡單的說:從一顆沙子到成品晶片的製造流程包括:設計晶片 → 製造晶片 → 封裝測試晶片。

其中關鍵的是前兩個步驟:其中晶片設計又分為架構設計和晶片設計,英國ARM公司就是專門負責設計架構,海思、高通、聯發科、AMD等公司都屬於晶片設計公司;製造晶片又分製作晶圓片和晶圓片分割,台積電就是一家晶片製作公司。

英特爾的牛X之處就是:既能設計晶片又能製造晶片,從設計、製造、封裝一條龍。

除了處理器晶片,英特爾還能設計並製造基帶晶片,WiFi和藍牙晶片。

放眼全世界能做到這樣的程度的公司,除了英特爾,也就只剩下三星電子了。

這種大包大攬設計製造一體被稱為 IDM 模式,而向海思這樣通過代工廠的被稱為Fabless模式。

而如今全球著名的IDM 企業要尋求代工了。

這件事情象徵意義遠大於18萬片晶片的價值。

IDM和Fabless兩種模式

台積電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的大型晶片公司都採用了IDM(設計製造一體)模式,包括AMD、IBM、摩托羅拉。

英特爾則是這個領域中多年的老大。

晶片公司自己擁有製造能力,當然是有好處的。

一方面,有生產能力的企業幾乎都在設計晶片,你把設計圖紙交給它代工,也等於把晶片設計方案泄露給了對手。

另一方面也是掌握話語權不至於被競爭對手們「卡脖子」,比如華為目前遇到的處境。

但IDM模式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每隔18-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對於晶片企業來說,設計和製造一代晶片的周期只有18個月。

之後,從設計圖紙、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光刻機)都要換新。

這就大大提升了晶片製造的門檻。

因為換更生產線就意味著要承受一次風險,不但企業要付出巨大設備折舊成本(目前一台7nm EUV光刻機售價1.2億美元)。

且新生產線只要有一點瑕疵,就會導致自己產品的競爭力下降。

台積電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它的商業邏輯是,自己絕不涉足晶片設計行業。

只是專注為客戶代工晶圓片。

上億美元的設備不用自己買了,製造生產環節不用自己抓了,技術工人不用自己請了,更無需擔心設備折舊淘汰的問題。

對於晶片設計企業,只要花幾百萬至上千萬美元去研發設計圖紙。

然後交給台積電代工就可以直接設計製造晶片。

這就大大降低了晶片製造的門檻。

英特爾死於安樂

然而就憑以上這些,還不足以讓英特爾的股價如此一瀉千里。

仔細查找了下這兩家公司的發展經歷,我發覺一些更有趣的事情。

1968年,英特爾的兩位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就是預言了摩爾定律的哥麼)從赫赫有名的仙童半導體跳槽。

創辦了英特爾公司。

他們的第三位員工則是大家可能更為熟悉的安迪·葛洛夫。

英特爾創業時,它最主要的產品是電腦存儲器。

當時英特爾是存儲器的發明者,也是存儲器市場最大的生產商。

但到了1980年代,日本公司飛速崛起,開始生產存儲器產品。

而且最要命的是日本公司生產的存儲器產品質量比英特爾的好,且價格還更便宜。

在1985年英特爾曾一年虧損了將近60億美元(這可是1985年的60億美元),面臨絕境安迪·葛洛夫找摩爾商量,果斷決定斷臂求生。

於是次年安迪·葛洛夫就任英特爾CEO,關掉了所有存儲器工廠。

並且開始從事微處理器研發和生產。

之後幾年,個人電腦在市場中迅速普及。

英特爾的微處理器也藉此迅速普及。

在之後的二十多年中,英特爾都是X86處理器市場的NO 1。

在IDM模式下,英特爾在X86微處理器領域多年中幾乎沒有對手。

尤其是在2013年,英特爾率先搞出14 nm 工藝,從此吊打了 AMD 接近六年。

沒有了競爭對手,英特爾的生活就變得安逸巴適。

壟斷市場的弊端立即顯現:

今年6月半導體行業傳奇大牛Jim Keller宣布從英特爾離職。

這位大佬曾經主導設計開發了大量經典晶片產品,包括AMD K7/K8/K12、蘋果A4/A5處理器、特斯拉HW 3.0平台以及AMD Zen等。

提起自己的老東家英特爾, Keller說到:自己習慣於準備一套3~5年的架構,但在英特爾,這個期限被致力於拉長到10年。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通過重複使用,不斷改進完善,來最大程度節約資金(俗稱:擠牙膏)。

缺點就是:長此以往研發人員總是害怕從頭開始寫一套新架構。

也就是從2013年開始,英特爾的處理器工藝從14nm 升級到「14nm +++++」,給了老對手AMD喘息和超越的機會。

同時也是因為這樣的氛圍,英特爾又完美的錯過了ARM架構的移動處理器市場。

最近兩年中,又因為研發5G基帶失利,而錯過了蘋果幾十億美元大單。

可以說英特爾錯過了這個十年和下一個十年的最大兩次機會。

生於憂患的台積電

台積電的代工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2014年的台積電被三星逼上了絕路。

研發骨幹梁孟松被挖走;大客戶蘋果、高通倒戈將最新的晶片交給三星代工。

創始人張忠謀面對鏡頭,面色凝重的承認:「沒錯,我們有點落後。

前邊說了,台積電的業務就是給其他公司代工晶片。

如果工藝落後了,也就意味著台積電將失去自己的飯碗。

逆境之下的台積電,迸發出了超人的「戰鬥力」。

參照富士康的流水線,把研發制度改為了三班倒,讓台積電從從「24小時不間斷生產」,升級為了「24小時不間斷研發」。

晚上研發團隊被稱為「夜鶯部隊」。

夜鶯的薪水遠高於流水工人,也高於普通研發人員,底薪上調了30%,分紅上調了50%。

由於熬夜傷肝,夜鶯模式也被成為「爆肝模式」。

在台灣便流傳著「十萬青年十萬肝」、「肝越硬,錢越多」的說法。

2017年英特爾台積電技術超越時,有員工去台積電打聽原因,得到回答:你們睡覺,睡太多,睡太久了。

而急於求成的三星在A9晶片上翻車。

台積電也重回晶片製造行業巔峰。

面對三星緊緊追趕,台積電在工藝製程上不敢有半分怠慢。

18年量產7nm,2020年5nm工藝量產。

據稱其3nm生產線已經在投產中,2nm工藝已經在實驗室研製成功。

雖然在工藝製程上優勢明顯,且每進步一納米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台積電依然用大筆大筆的資金投入。

財報顯示2020年台積電的投入將達到160億~170億美元左右。

IDM模式老大英特爾轉向台積電代加工生產晶片,這標誌著全球晶片製造業或將全面走進Fabless的代工模式。

台積電作為這個領域中今後幾年的龍頭老大,自然被投資者們強勢看好。

另外,被台積電斷供之後。

有人建議華為走英特爾的IDM模式。

這條路是不是符合當下全球晶片業的形勢,也是值得華為慎重考慮的。

至於英特爾的近況,亦如三十多年前。

它只能期待另一個安迪·葛洛夫出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掰彎微笑曲線

by 楊學成微笑曲線是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於1992年提出來的,大意是說製造是低附加值的環節,而研發和營銷才是高附加值的區域,這為製造業尤其是當時台灣製造業的未來轉型指明了方向。偏偏有人不信邪,...

台積電何以成為華為「命門」

繼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公布將對華為升級出口管制措施後,5 月 18 日,台灣企業台積電這家對於絕大多數國人來說略顯陌生的低調的晶片大佬突然上了微博熱搜。原來,據權威日本媒體日本經濟新...

這四個特質,讓台積電最終成為世界第一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簡稱台積電、TSMC,由張忠謀於1987年在台灣創立,目前最新市值是2300多億美元,是台灣最大的上市公司,其總營業稅額占全台的10%左右。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全球最大的...

創業30年,台灣「半導體教父」這一次真的退了

在今日台積電的股東會上,創始人、董事長張忠謀說,他度過了人生最興奮最愉快的30年,感謝大家給自己機會。話畢,全場響起長達近一分鐘的掌聲。這位老人也在會後正式離開台積電,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對於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