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東芝,就是今天的華為,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世紀80年代,當中國剛進入改革開放之際,日本經濟已經實現了快速發展,牢牢占據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然而日本由於國土面積小,主要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

出口的對象主要是美國,商品物廉價美,對美國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順差。

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產業,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一度達到20%,年出口額達到240億美元,日本也成為美國最大的汽車進口國。

在日本汽車的衝擊下,導致美國有6萬工人失業,汽車工業重地五大湖區,更是被稱為「鐵鏽帶」(Rust Belt)。



日本的晶片也是在這個時間崛起的,日本電氣、東芝還有日立,幾乎占據晶片市場前三名。

英特爾的晶片在日本廠商的打壓下,一度瀕臨破產。

於是我們聽說了那個著名的對話,安迪·格魯夫問合作夥伴,如果下一任上台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那就是放棄沒有任何優勢的存儲業務,專注集成晶片業務,英特爾因此起死回生。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像今天一樣,開始轉向貿易保護主義。

採用單方面經濟制裁的方式,應對日本的經濟威脅。

美國對包括晶片在內的,紡織、鋼鐵、汽車、彩電等進行「301調查」。

由於日本在軍事上對美國的嚴重依賴,因此在遭受制裁的時候,日本政府對此毫無辦法,只能選擇退卻讓步,當時還發生了著名的「東芝事件」,起因是東芝偷偷向蘇聯出口了幾台工具機,違反了「巴統」禁令。


美國議員在國會山前砸毀東芝收音機


消息被美國媒體曝光之後,美國人民群情激憤,議員們開始在國會山上砸毀東芝的產品,之後又對東芝開具了150億美元的罰單,並且完全禁止東芝對美國的商品出口。

然而當時違反「巴統」禁令的不止日本,東歐很多國家都在向蘇聯出口設備。

而美國針對日本企業進行重點打擊,很明顯是在打壓日本。

同一時期,美國還查出了IBM商業間諜事件,並且逮捕了竊取IBM技術的日本日立公司,還有三菱公司的雇員,並且開始對這兩家公司進行制裁,日本富士通也被迫與IBM簽訂協議,並支付巨額的補償金。



1981年,美國迫使日本主動限制汽車的出口,而且還對日本的摩托車加征重稅。

1985年,美國又迫使日本進口美國的牛肉以及橙子等農產品,而且還要求日本出口美國半導體產品必須有價格下限,保證在美國不得銷售廉價晶片,而且還要確保美國廠商的份額。

之後的《廣場協議》迫使日本大幅升值,國內泡沫急劇擴大,導致日本房地產業破產,從此日本進入「失去的20年」。

從此日本半導體企業也一蹶不振,由1986年的十強企業有6家,下滑到2016年一家,只剩東芝苦苦支撐。

其實美國的邏輯非常簡單,先攻擊個人或者企業,特別是重點打擊高科技企業,然後把日本鎖死在中端製造領域。

目前中國在5G領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優勢,尤其華為在4G時代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優勢,目前華為在5G專利數上排名世界第一,甚至超過歐洲的總和,其SingleRAN技術更是成為歐洲的行業標準。



像當年對日本制裁一樣,美國肯定不會只針對華為一家企業,5月2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清單範圍進一步擴大,包括奇虎360、雲從科技、烽火科技等企業,還包括公安部法醫科學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及哈爾濱工程大學等政府相關機構均在制裁名單。

這意味著,5G之後,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均是美國制裁的重點。

自從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美國所依賴的金融業遭到沉重打擊,美國也逐步由服務型大國轉變為製造業大國。

而中國擁有橫跨高中低端製造實力,必將成為美國的重點打擊對象。

所以不要抱有幻想,準備好應對這次全面的衝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除了勝利,華為已經無路可走

5月15日,路透社發布了一個報導,說美國商務部正在更改一項新規則,要進一步打擊華為的供應鏈。根據新的規則,就算晶片本身不是美國設計開發的,但只要用到了美國的設備、軟體或技術,都必須要獲得美國政府...

美國,終於對華為下死手了

被新冠疫情席捲的美國,國內形勢水深火熱。正當川普在焦頭爛額時,他又一次將黑手,伸向了中國的企業。據報導:「川普政府將強化對華為的制裁,甚至要限制台積電等供應商繼續向華為供應晶片。」打擊「華為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