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首植「中國芯」 雷軍:曾專門研究華為晶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傳言許久的小米晶片終於來了。

2月28日, 小米旗下的松果發布了首款自主研發的晶片「澎湃S1」,同時發布的還有首款搭載澎湃晶片的小米5c。

這一行動宣告小米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成為第四家擁有自主研發手機晶片的手機廠商,也是中國手機廠商中,第二家有自己晶片的公司。

發布會上,雷軍談到了做晶片的初心。

客觀因素上小米有著很大的基礎出貨量,同時擁有專業的團隊;主觀上,小米想要成為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

「做晶片是九死一生,我們抱著十億資金投入,十年研發周期的心態去做。

雷軍在發布會上

小米想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就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晶片可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

想必只有在核心技術上有自主權,公司才能走得遠。

「目前世界前三大的手機公司(三星、蘋果和華為),都掌握了晶片技術,小米要想躋身全球前幾大手機廠商的話,也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雷軍說。

雷軍也很認同「做晶片很難」這一點:「賣100萬件,每一顆晶片的研發成本要1000元。

賣1000萬件,芯每一顆晶片成本要100元。

在手機千萬級規模之前,自主研發晶片肯定還不具價格優勢。

計入成本的話,小米5C肯定要賣到3000元以上,才能回本。

小米曾被晶片卡脖子

在發布會後的群訪中雷軍坦言,小米也曾專門研究過華為的海思晶片。

雷軍表示,華為作為中國晶片行業的先行者,在十幾年前做晶片周期比現在長很多,而伴隨基礎技術成熟度的提高,此時入局的小米有後發優勢。

他舉例稱,當初中國電話的普及率不好,但是在手機上,中國的普及率高於美國,另外中國的O2O也已經領先世界。

不過他也坦言,即便如此,華為當年踩過的坑小米可能都要重新踩一遍,跨越的機率不是很高。

財經報導稱,小米此時做晶片的最大優勢是,其已經是一個有大規模出貨量的手機公司。

他表示,如果是做一個單獨的晶片公司,說服手機公司來用非常困難,因為這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意味著要承擔巨大的風險,而小米對自己的晶片進展和情況心中有數,這樣出貨量就是小米晶片的先天優勢。

其次,他認為手機公司做晶片的另一個優勢在於,更加知道從手機的角度需要一款怎樣的晶片。

「從晶片到系統到手機如果全流程一起來做,優勢很明顯,你能發揮的整合優勢更好。

雷軍還表示小米不做PPT晶片,「必須保證晶片發布的時候就能夠量產,就有相應搭載晶片的手機,並且很快能買到」,所以澎湃S1發布的同一日就宣布了它所搭載的小米5C手機,並將在本周五進行線上銷售...必須快點亮出小米的實力了」。

對於國內手機廠商而言,晶片一直掐著它們命運的脖子,小米也曾深受其害。

2013年,小米3發布之初,因受到高通供貨限制,最終使用英偉達晶片,聯通版本則是使用與之前宣傳不符的另外一款高通晶片,將小米拖下了「換芯門」的危機。

2014年下半年小米進軍印度市場時候,小米再次因晶片問題吃虧。

當時愛立信在印度市場起訴小米侵權,要求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手機,不過很快印度法院解禁採用高通晶片的小米手機,而採用聯發科晶片的紅米1S因為專利問題仍然被印度禁售。

2015年年初,高通發布的驍龍810晶片因為發熱嚴重,將所有國內使用這款晶片的手機廠商拖下水,小米也不例外,其年初發布的小米Note就是使用驍龍810,這款本應被寄予小米走向高端市場厚望的手機,最終銷售量不如預期。

晶片研發投入巨大

或許正式這一系列挫折使小米堅定了自主晶片的決心。

2014年10月,由小米和聯芯共同投資的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成立,其中小米持股51%,聯芯持股49%。

36氪報導稱,松果成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14年11月和大唐電信旗下聯芯科技簽署了《SDR1860平台技術轉讓合同》,以 1.03 億的價格得到了聯芯科技開發和持有的 SDR1860 平台技術。

隨後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松果和聯芯合作後的第一款作品問世,搭載聯芯 LC1860C 處理器的紅米2A,售價499 元,並在上市三個月的時間裡達到 500 萬台銷量。

和聯芯的合作還僅僅是試水,松果電子承擔著更重要的使命:讓小米能夠擁有獨立研發晶片的核心技術。

在發布紅米2A後的第二個月,松果電子就完成了第一批自研晶片硬體設計,進行了第一次「流片」(指像流水線一樣通過一系列工藝步驟製造晶片)。

雷軍表示,他沒有仔細估算過目前為止在晶片上實際投入的具體數字,但一定超過十億,「如果只投入十億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對於一個千億級別的公司來說還不算是大數目,但問題是未來還要不斷的進行投入,每一代晶片的投入都在10億元級別以上」。

小米決定做晶片時,預期至少要3年才能出成果,最後沒想到運氣很好,第一次做的晶片就成功,只用兩年就出來了,」雷軍說。

實際上,從設計、研發、流片再到搭載在手機上進行測試,小米總共花了17個月的時間。

由小米手機的創始團隊,負責手機技術研發的朱凌負責,此外還從小米手機團隊、以及世界範圍內其他從事晶片行業的公司一共招募了100多人加入到松果。

如此高額研發成本的投入對小米來說不算一個小數目。

除了晶片以外,小米近一兩年還在手機核心元器件(螢幕、相機、電池、連接器)、前沿技術(人工智慧)等加大了技術投入,但具體的研發成本雷軍沒有給出詳細數字。

小米晶片前路漫漫

此次小米推出的晶片澎湃S1,採用八核設計(A53架構,小核心頻率1.4GHz,大核心頻率2.1GHz),所配的圖形處理器則為MaliT860 MP4,主頻速度為800HMz,採用整合基帶,支持Cat.6,大小核構架由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製造。

有分析認為,使用這樣的製程一方面工藝比較成熟,也避免了小米為了保證出貨量,需要直接與蘋果、高通等國際一流晶片大廠硬碰硬爭奪14納米、16納米製程晶片產能。

這樣的話可能在功耗上發熱就會略顯劣勢。

但雷軍在發布會上也著重介紹,為了實現性能和功耗的平衡,在系統端對功耗進行了優化。

此次小米的發布的晶片,直接定位在中高端,因此首款搭載澎湃S1晶片的也是小米手機,而非紅米系列。

雷軍表示,目前來看小米還是會採用自研晶片和引進晶片相結合的方式,松果所提供的中高端晶片已經具備能夠給紅米系列手機以及小米C系列手機供貨的能力。

但何時能夠讓松果晶片真正替代高通、聯發科高端級別晶片,用在小米高端旗艦機上,還未有定數,「要依靠技術團隊實力的發展情況來決定」,雷軍表示。

至於小米如何處理與盟友高通、聯發科的關係,雷軍並不擔心,他表示儘管小米自主研發晶片,但主要是為了解決核心技術,而不是要成為一家獨立的晶片供應商,未來他們依然採取引進外部技術結合自我研發的方式。

澎湃新聞則報導稱,小米開發自家晶片,策略思考可能是:複製華為模式,推自家晶片建立區隔,不過其晶片產品定位在中端,因此可能的方向是,藉此晶片回頭砍既有供應商的晶片價格,雖然開發晶片墊高費用支出,但可在既有的供應商取得更低的晶片產品,仍有助其整體手機產品利潤,有政府的扶植,松果晶片的研發費用,可能仍可取得補助,並不至對整體獲利造成影響。

目前,自研晶片已經成為了一些成長到中大規模,出貨量在千萬級別的中國手機廠商必須思考的一步了,但走出這一步並不容易。

華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在今年CES上曾指出,華為每年投入在研發上的成本相當於92億美元。

在推出麒麟之前,華為還曾花了十幾年時間研發了海思晶片,無論是時間還是資金,都是非常高昂的成本。

綜合自36氪、財經、澎湃新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通「笑尿」,小米這一定是假「松果」

據悉,智慧型手機前10大品牌,擁有自主晶片的廠家實屬不多,國外有蘋果、三星,國內有華為。至於其他手機品牌,大都選擇購買高通、聯發科等知名晶片。拿高通晶片來看,由於其性能的高逼格,幾乎成了國內各...

小米發布首款自研晶片 瞄準中高端

【財新網】(記者 覃敏)小米自研晶片歷時28個月,於2月28日正式發布,小米同步推出搭載該晶片的小米手機5C。小米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又一家自研核心晶片的品牌手機廠商。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

又一國產手機晶片崛起,知乎網友已經轉瘋了

今天下午14:00,小米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公布小米自家的松果處理器。昨天雷軍在微博上公布了小米松果處理器的海報,並且附上了自己對松果處理器的看法:我們知道做晶片「九死一生」,...

歷時28個月 小米首款自主手機晶片亮相

2月28日,小米正式對外發布旗下第一代松果處理器:澎湃S1,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後第四家擁有自主研發手機晶片的手機廠商。此前華為是這個行列之中唯一的國產手機廠商。「晶片行業10億起步,10年結...

德商控股丨小米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德商控股丨小米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對於小米公司大家都比較了解,它最主要的產品就是手機。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在接受採訪時曾說:「大家認為小米的成功,就是因為小米的市場營銷、推廣做得好,我覺得這...

小米發自研晶片 澎湃之後還需平靜思考

2017年2月28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小米自研晶片終於揭開了面紗。這是一款什麼樣的晶片?小米發布的首款自研晶片命名為「澎湃S1」,定位中高端,設計目標就是可實現大規模量產。具體來看,這款晶片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