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20十月見,盤點麒麟980的C位逆襲之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余承東的「誇下海口」再次得以驗證,在剛剛開幕的2018 IFA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展會上,華為以「奇點將至」之名,正式對外推出麒麟980。

首款搭載麒麟980晶片的華為Mate20系列,也即將於10月16日在倫敦發布。

「遙遙領先」,余承東在麒麟980發布之前的預透,讓外界對這款晶片極為好奇,而揭開面紗的麒麟980果然震驚了業界。

最新一代麒麟晶片980,是全球首個正式量產的7nm製程新一代旗艦級AI處理器,3年開發出的這款中國芯,做到了6個業界第一:全球最早商用TSMC 7nm工藝的手機SoC晶片、全球實現基於ARM Cortex-A76 CPU架構進行商業開發、首款搭載雙核NPU(Dual-NPU)的移動端晶片、首款搭載最新的Mali-G76 GPU架構的移動端晶片、通信方面率先支持LTE Cat.21,峰值下載速率1.4Gbps達業內最高、內存方面支持全球最快的LPDDR4X顆粒,主頻最高可達2133MHz。

7nm被稱之為半導體行業「極其重要的節點」,它正式將半導體的工藝帶入了10nm以內,接近矽晶體的「物理極限」。

同時由於製程的進化,7nm處理器整體的性能要相比10nm更出色。

麒麟980早於蘋果A12處理器,領先於高通新一代驍龍855至少三個月,領先三星的Exynos 9820更是約半年的時間。

在行業中,麒麟980已經「傲視群雄」,率先出道,就在華為內部,麒麟980也是C位大咖的角色。

華為的未來戰略一定是多路徑、多梯次的持續創新,A角定位現實主義,B角構建理想方案,C角實現自立。

在華為的設計中,A角是直攻山頭,目標是勝利,來不及顧及更遠、更寬的未來。

B角在A角攻山頭的時候可以廣開視野,研究「空天一體戰」如何優化對山頭的攻擊。

這AB兩股力量匯在一起,承前啟後,進行產品更深、更廣的改造。

C角的目標就是實現自立,要能夠在某些零件得不到供應時,實現自立。

要求無線要自立、終端要自立等等。

可以看到,華為的「C角」是華為著眼未來的安身立命之本,其難度也最大。

麒麟晶片就是華為的C角,尤其是在7nm這一「極其重要的節點」出道的麒麟980,其強悍程度不僅讓行業率先進入7nm時代,更讓華為成為晶片領域當之無愧的C位擔當。

與高通、三星這些晶片大玩家比起來,華為在這一領域算是「新人」,但新人華為卻實現了逆襲,這才是更值得行業思考之處。

強悍基礎:7nm、全新CPU和GPU架構

去年發布的華為970還是10nm製程,而今麒麟980作為全球首款採用7nm製程工藝的手機晶片,成功在指甲蓋大小的尺寸上塞進69億個電晶體,實現了性能與能效的全面提升。

據TSMC的官方數據統計,相比上一代旗艦——10nm工藝製程的麒麟970,980性能提升約20%,能效的提升約40%,邏輯電路的密度的提升了60%,即原來的1.6倍。

在更小的體積里裝下更多的電晶體,7nm的工藝製程已經逼近了矽基半導體工藝的物理極限,還要克服複雜的半導體技術效應和電晶體本身的三維電阻電容帶來的影響,可以說,麒麟980就是在針尖上跳舞,挑戰極限。

除了7nm製程帶來的變化,晶片的另一個核心就是設計架構,麒麟980是全球首款基於ARM Cortex-A76開發而成的CPU。

麒麟CPU子系統推出了智能調度機制,創造性地設計了2超大核(基於Cortex-A76開發)、2大核(基於Cortex-A76開發)、4小核(Cortex-A55)的全新能效架構。

其中,超大核主頻達到2.6GHz,用來處理急速任務;大核主頻達到1.9GHz,用於處理長時間的持續任務,而小核主頻是1.8GHz,試用於日常的使用。

超大核主要用於遊戲,大核用於社交通信等,而小核則在聽音樂等方面發揮作用。

相對於傳統的大小核兩檔位設計,大中小核能效架構提供了更為精確的調度層次,讓CPU在重載、中載、輕載場景下靈活適配,對於用戶邊打手游邊聽歌的多任務,麒麟980都能精確調度,從而降低CPU在實際綜合業務場景下的功耗,既得得到更高性能體驗也能保證更長的續航時間。

基於全新的CPU架構,麒麟980的性能比970提升了75%,能效同步提升58%,比驍龍845性能領先37%,能耗降低32%。

與此同時,麒麟980的GPU架構同樣領先,基於ARM最新款Mali-G76 GPU架構開發。

和麒麟970相比,980的GPU性能的提升46%,能效提升178%。

在實際應用中,基於這一GPU設計,用戶能夠直接感受到在玩大型遊戲的時候,不易卡頓,手機也不會發燙。

作為手機日常使用的核心功能,拍照能力的提升一直是麒麟晶片關注的重點。

在圖像處理方面,麒麟980採用全新升級第四代自研ISP,像素吞吐率比上一代提升46%,降噪與色彩還原能力大力提升。

就以當前用戶關注的大型3D遊戲NBA 2K18的體驗來看,和主流的產品相比,麒麟980性能基本上能夠達到59.3幀/秒,接近60幀,而且加上GPU Turbo後可以保持基本穩定持續在60幀,性能更強,功耗更小。

同時,麒麟980還支持最快的DDR,帶寬是比業界主流的水平要高20%,延遲比主流水平低32%。

對於用戶來說,內存大,操作快,運轉起來就快。

有著強悍性能的麒麟980,帶來的不僅是各種性能指標的大幅提升,而是可以讓手機體驗飛一般的快、穩定和長時間的爽,這正是麒麟980帶來的基礎核心變化。

體驗升級:AI飛躍、5G功能

今天,晶片的強悍,除了全面提升基礎性能之外,還要能給用戶帶來更多體驗上的驚喜,AI智能就是一大關鍵。

去年推出業界首款人工智慧晶片麒麟970搭載了為AI而生的NPU(嵌入式神經網絡晶片),實現了AI手機的全球突破。

而今年,麒麟980開啟了雙AI加持,比麒麟970的圖像識別速度提升了120%,能做到人臉識別、物體識別、物體檢測、圖像分割、智能翻譯等AI場景,採用更高精度的深度網絡,具備更佳的實時性,從而獲得更優體驗。

從單NPU到雙核NPU,麒麟980帶來的變化非常顯著,一方面,在物體的識別方面,基於麒麟980,用戶在視覺方面的體驗有了不同,以前識別到輪廓,現在卻識別到細節。

另一方面,可以做到實時檢測視頻,在實時的物體分割上面,從略微粗放的場景劃分,再到現在的精細劃分,AI算力大幅提升。

進而在圖像處理上,麒麟980允許同時實時「跟蹤」多個對象,還能在視頻中「換背景」。

除了AI體驗,通信質量、WiFi水平和GPS定位等性能也是用戶的關注焦點,尤其是在5G即將到來之時。

麒麟980新增到14層的接收器,實現了1.4Gbps的速率,這是全球最快的峰值下載速率,在全球率先支持LTE Cat.21。

此外,麒麟980配套使用全球最快的手機WiFi晶片Hi1103,全球率先支持160M帶寬,理論峰值下載速率可達1.7Gbps,是業界同期水平的1.7倍。

同時,Hi1103支持業界領先的L1+L5雙頻GPS超精準定位,L5頻段下定位精度提升10倍,讓用戶在地形複雜的城市峽谷及高架道路等地區使用地圖導航時,都能精準到達目標地點。

作為C位主角的旗艦晶片麒麟980當然不會錯過5G,麒麟980搭配巴龍5000基帶數據機,正式成為首個提供5G功能的移動平台。

7nm還是10nm,這些細微差別用戶感知不到,用戶看重的就是體驗,而這正是華為發力的重心所在。

思考:麒麟980憑什麼強悍逆襲?

手機競爭走到今天,顏值、外觀以及設計上的提升都已經拼到極致,再加上AI時代的到來,未來的競爭是真正的技術實力的過招,甚至是「自立」的競爭。

供應鏈、核心命脈把握在別人手裡不能讓人心安。

從K3V2處理器以來,華為旗艦機一直使用自家晶片,這正是華為「自立」戰略的關鍵。

華為旗艦機綁定自家晶片,也開啟了「倒逼晶片」之路,麒麟晶片團隊必須迅速進步並且穩定供貨。

一路行來,華為P7和麒麟910T、華為Mate7和麒麟925以及此前的華為Mate 10和麒麟970,華為手機與海思的麒麟晶片一起成長,自研晶片保證了旗艦手機的競爭力,也得到了市場認可,而市場的認可和手機產品的快速疊代更帶來了華為在晶片領域的突飛猛進和先人一步的強悍出位。

正如余承東所說,麒麟980是華為3年攻堅換來的回報。

為了研發麒麟980,華為在2015年就開始研究7nm晶片,2017年進入Soc工程驗證,再到2018年進行量產,項目周期長達3年。

過程中,有1000多位高級半導體專家參與,5000多次的工程驗證。

麒麟980發布前,外界流傳「華為斥資3億美元研發麒麟980」,對此,華為方面更強調的是,晶片是滾動開發,具體多少美元並不好界定,但數億美元是肯定的。

事實上,投入多少並不重要,值與不值的評判標準在華為來看只有一個,那就是有用戶的體驗是否得以提升。

但從行業視角來看,一向以用戶為上帝的華為,基於不計投入的研發也實現了自身的三級飛躍:一是實現了產品差異化、競爭力以及低成本。

二是在競爭力和品牌方面,麒麟980帶來了未來的手機真正競爭力。

三是通過晶片研發華為實現了C角的自立成長,這同樣的是中國企業在晶片領域的突破,不再受制於人。

不僅不再受制於人,反而實現了強悍逆襲。

有大戰略、有持續的投入研發,更有將用戶體驗做為核心的方向指引,這才是麒麟980的逆襲之路。

一個半月之後,首款搭載華為麒麟980的旗艦手機——華為Mate20系列即將於10月16日在倫敦發布,屆時,華為「地表最強芯」將如何賦能旗艦手機,帶來體驗上的飛躍,也十分令人期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