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I和JOLED將合併 日本顯示的最後一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世紀90年代,日本在全球顯示技術市場可謂獨領風騷,憑藉在液晶顯示領域的先發優勢,日本獨攬90%左右的顯示面板市場,參與液晶面板製造銷售的企業數量也多達9家。

而盛極難繼,在爆發了日本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後,日本顯示面板產業被韓國後來居上,經此便一蹶不振,走上了一直持續到今日的衰退之路。

在2016年「液晶之父」夏普被鴻海集團併購之後,日本顯示行業僅剩下JDI和JOLED兩支「幼苗」,JDI成立於2012年4月,是由索尼、東芝、日立的小型液晶部門整合而成;JOLED成立於更晚的2015年1月,是在索尼、松下在OLED合作項目終止後,相關人員組織成立。

根據日經新聞的最新報導,JDI預計在2017年完成與JOLED的合併,合併後仍保持JDI的公司名稱,而社長則由JOLED方面的東入來信博擔任。

日本面板企業在2010年前後紛紛逃離

2000年前後,日本面板市占表現節節敗退

本來這兩家企業憑藉自身深厚技術積累,分別在高端液晶面板市場和新興OLED面板市場保持著較樂觀的發展前景,但全球顯示面板格局在近年產生新變數,主要是由於中國顯示面板企業的快速崛起,不僅在傳統液晶顯示面板方面擠壓對手,更在OLED為代表的次時代顯示技術市場展現野心。

而擁有最強顯示產能的韓國面板企業則在高端、前沿顯示市場玩得風生水起,三星SDC獨霸中小尺寸AMOLED市場超90%份額,LG Display則在高端大尺寸電視面板(包含液晶和OLED)市場獨占鰲頭。

留給JDI和JOLED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聯合禦敵的策略終於在INCJ(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它同時持股JDI和JOLED)的推動下得以成行。

JDI和JOLED合併的主要推手來自INCJ(產業革新機構)

合併後的新JDI公司將成為日本顯示面板最後的「獨苗」。

理想中的情節走向可能是這樣:在整合了包含索尼、東芝、日立、松下等日本科技企業精髓的基因後,新JDI快速提升高解析度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產能,在牢牢抓住大金主蘋果的訂單同時,在車載顯示、VR設備和智能穿戴市場實現高速增長;並且及時的完善了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的印刷工藝製程,大幅降低了AMOLED面板成本的同時,達成了在智慧型手機螢幕面板市場的強勢反擊。

然而現實可能完全走向另一個方向:新JDI研發的擁有超高PPI指標的中小液晶面板,由於產能限制,無法實現對市場普遍需求的支撐,始終在高端應用領域維持著和少數派品牌的定製合作,盈利能力不足,在隨後中國廠商的一次次技術升級中,最終走向沒落;另外一邊,印刷OLED面板技術,卻始終受限於大股東INCJ保守遲疑的資金供應,難以形成有效的規模,只能眼望中國、韓國在蒸鍍OLED面板市場漁利。

在連番利空之後,新JDI無奈被INCJ放棄售賣,郭台銘的鴻海集團、中國的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加入競購……

雖然出自筆者戲言,但前車有鑒,松下犯下「技術獨享」的保守錯誤之後,最終讓等離子顯示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夏普也是在「面板不外售」保守政策下,開始的連年巨虧。

多數日本企業擅長製造精細優質的產品,這讓他們有充足的信心參與市場競爭,而當這樣的自信在經營中變為態度的傲慢和決策的保守之後,最終的結局往往令人不忍明言。

對比中國、韓國、日本三大主要顯示面板輸出地區的發展趨勢,我們認為中國增長勢頭強勁,競爭力覆蓋高中低端全域市場;韓國嚴把前沿技術風向和高端產品市場,是領先優勢不斷壓縮的被追趕者;而日本則略顯英雄遲暮,雖然技術不輸,但固化的發展策略和保守的經營思路,仿佛已經註定了合併後的新JDI前景也並不晴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世界那麼大 液晶面板為什麼只有亞洲做

液晶分子的發現發生在1850的普魯士,而現代液晶顯示技術的研究起源於美國,時至今日,液晶顯示技術已經形成與現代科技密切相關的一個重要分支,液晶螢幕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以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智...

未來顯示啥格局?看面板大佬都在密謀什麼

從CRT時代到液晶時代,再到即將到來的OLED時代,顯示行業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變得日新月異。顯示產業已經於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傳統的手機、平板、電視和PC,再到現在的智能穿戴設備和VR等等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