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狂人」還是「叛將」,揭秘梁孟松傳奇經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今年初,半導體狂人——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的傳聞就不絕於耳,今年九月份有媒體報導稱,「梁孟松已經在中芯國際正式亮相」,「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梁孟松時代」,不過中芯國際卻否認稱,消息不實。

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被業界稱為「對中國半導體行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畢竟梁孟松無論是在台積電還是三星的經歷太過傳奇,中芯國際現在本身就在攻克28nm的量產,同時開發14nm和10nm的技術,而且在60nm低功耗物聯網晶片上發力,未來可突破的點很多,梁孟松的加入對於公司高製程晶片的量產速度會有很關鍵的作用。

10月17日中芯國際股價高開3.5%,報價10.34港元,成交額為1203萬港元。



出逃台積電

梁孟松今年六十二歲。

公開資料顯示,他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博士,畢業後曾在美國處理器大廠AMD工作幾年,在四十歲那年(一九九二年)返回台積電。

他在台積電的十七年間,戰功彪炳。

在1997年,梁孟松曾代理過台積電研發部門領導人,因此得以了解台積電研發的整體狀況。

在美國專利局的資料庫里,梁孟松個人參與發明的專利半導體技術有181件。

這個數字,和台積電擁有的5000多件專利相比,也許不特別多,但重要的是,梁孟松參與的都是最重要先進工藝的技術研發。

台積電在2003年,以自主技術擊敗IBM,一舉揚名全球的130奈米「銅製程」一役。

行政院表揚台積電研發團隊,當時負責先進模組的梁孟松名列第二,功勞僅次於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

一位半導體公司主管觀察,「說他是蔣爸(指蔣尚義)的大弟子,是錯的,但梁孟松確是台積電研發部門的一流高手。

」他分析,如果說發明浸潤式顯影的台積電微制像技術處資深處長林本堅是光學高手,梁孟松就是在半導體先進工藝模塊開發的一流高手,「梁孟松是台積電可排進前10名的研發人才」。

梁孟松的工作,就是領導模塊開發團隊,這是先進工藝的核心,再把結果回報給先進工藝開發負責人。

不過,梁孟松的行事風格並不被同事所喜。

「他是比較單打獨鬥型的人,個性也豪爽,講義氣,但有的時候他把話說得太滿。

2006年,蔣尚義退休後,梁孟松原本以為自己有機會再往上升,卻沒想到台積電從英特爾挖來台積電前總執行長、現任新事業組織總經理蔡力行的學長——英特爾前先進技術研發協理羅唯仁,負責先進工藝研發,梁孟松雖然研發能力強,但英特爾在半導體製造上,當時更勝台積電,這間接影響了梁孟松的職業規劃。

對於梁孟松出走台積電,「他一直覺得自己對公司有很大貢獻,希望自己也能升到副總位置。

」一位曾和梁孟松合作過的工程師曾透露道。

2008年,梁孟松離職。

從「功臣」到「叛將」

在2008到2009年間,三星計劃來台積電挖兩百到三百個工程師。

當時,台積電祭出結構性調薪等方案留人,同時勸這群人,「不要走,走了,就不要想再回來」。

最後三星只挖到20幾個人,只有原來的1/10。

梁孟松是其中一個。

當時的梁孟松,雖未從台積電離職後直接進入三星,但仍被視為是跳槽出走。

不過他離開台積電後,在新竹清華大學電機研究所的教職只待不到一年,就轉往韓國的成均館大學(Sungkyunkwan university)任教,直到現在,成均館大學信息和通訊學系網站上,教師名冊里,還放著梁孟松的照片。

據知情人稱,梁孟松之所以選擇去三星,除了豐厚的待遇外,三星給了梁更大的發揮空間和尊重。

「三星承諾用三年就給梁開出在台積電10年能賺到的錢,此外三星還出動行政專機,載他和其它台積電前員工往返台灣和韓國。

」一名知情人說到。

2011年中,梁正式加入三星集團,擔任研發部總經理,也是三星晶圓代工的執行副總。

梁孟松加盟三星之後,鑒於三星在20nm製程的落後地位,決定放棄20nm直接由28nm製程升級14nm,當初很多業界人士認為三星此舉過於冒險,不過事實證明梁是對的。

三星在14nm製程上領先台積電半年時間實現量產流。

這家曾被張忠謀稱為「雷達上一個小點」的韓國企業,讓其準備了約十年時間的16納米FinFET初嘗敗績,在這場最關鍵的一戰中,梁孟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而這場戰役的導火索就是蘋果(Apple)A9處理器之爭。

原本蘋果晶片是三星的獨門生意,台積電逐漸取代三星成為供應商之一,但是在A9處理器世代上,三星14納米FinFET提前上陣,又拿下高通(Qualcomm)大單,讓台積電的16納米FinFET首嘗敗績。

對於梁,以及他麾下由黃國泰、夏勁秋、鄭鈞隆、侯永田及陳建良等台積電舊部屬組成的「台灣團隊」,是一個重大勝利。

「當初台積電如果不讓他走,今天就不會這麼慘了!」一位與台積電主管熟識的半導體學者感嘆。

以一人的去留,能左右兩國半導體業的消長。

他,堪稱台灣頭號叛將。

梁孟松敗訴

曾有人這樣報導梁去三星後起到的左右:梁孟松對於台積電先進位程掌握的廣度與深度,以及從研發到製造整合的熟悉度,在公司少人能及。

「他去三星,就算不主動泄漏台積機密,只要三星選擇技術方向時,梁孟松提醒一下,這個方向你們不用走了,他們就可以少花很多物力、時間,」台積電法務長方淑華說。

「他真的比較特別,」方淑華再次強調。

這是台積電近十多年以來,首度在邏輯製程技術落後亞洲同業。

而與此同位在首爾南方六十公里的三星半導體大本營,梁孟松「正式」擔任三星LSI(即晶圓代工部門)技術長。

2011年底,台積電正式起訴梁孟松,指控其2009年離職,並從該年8月到三星集團旗下的成均館大學任教以來,「應已陸續泄漏台積電公司之營業秘密予三星。

台積電的依據,是委託外部專家製作的一份「台積電/三星/IBM產品關鍵製程結構分析比對報告」。

這是以最先進的電子顯微鏡,分析頭髮萬分之一細微的電晶體,詳細比對三家公司產品最近四個世代的主要結構特徵,以及組成材料。

由於三星產品技術源自IBM,因此該公司2009年開始量產的65納米製程,產品特徵與IBM相似,和台積電差異極大。

這點符合一般預期。

但令台積電驚訝的是,接下來幾年,三星的45、32、28納米世代,與台積電差異快速減少。

報告中列出七個電晶體的關鍵製程特徵,例如淺溝槽隔離層的形狀、後段介電質層的材料組合等,雙方都高度相似。

另外,三星28奈米製程P型電晶體電極的矽鍺化合物,更類似台積電的菱形結構特徵,與IBM的圓盤U型「完全不同」。

這幾項如指紋般獨特且難以模仿的技術特徵,讓台積電認定,「梁孟松應已泄漏台積電公司之營業秘密予三星公司使用。

而且,今年雙方量產的16、14納米FinFET產品將更為相似,「單純從結構分析可能分不出系來自三星公司或來自台積電公司,」這份報告指出。

這幾段文字,看在半導體業人士眼裡都是觸目驚心。

這意味著,台積電累積二十多年、以數千億台幣研發經費打造的技術優勢,已在一夕之間被抹平了。

2014年5月,台積電控告梁孟松侵犯營業祕密的民事訴訟,在二審時演出逆轉勝。

法官同意台積電的要求,「為了防止泄漏台積電的營業秘密」,梁孟松即日起到2015年12月31日止,不得以任職或其他方式為三星提供服務。

這個請求,在一審時曾被法官駁回。

從科技業或者司法界來看,這都是個歷史性的判決。

在此之前,台灣法院從未限制企業高階主管,在競業禁止期限結束之後,還不能到競爭對手公司工作。

能給中芯國際帶來什麼?

雖然帶領三星在14納米上超越台積電,但是正式加入三星後不久,又傳出梁孟松已經在2016年第三季度離開三星即將前往中芯國際。

而隨著蔣尚義的加入,梁孟松加入中芯也被業界看作是「早晚的事兒」。

2017年10月,梁孟松正式加入中芯國際。

梁孟松擔任聯合首席執行長(Co-CEO),主掌中芯研發部門。

原首席執行長趙海軍,也更新為聯合首席執行長。

中芯國際先後網羅蔣尚義、梁孟松等前台灣地區半導體大將,其都是出身當前半導體領導廠商台積電的技術研發高層。

由於目前中芯國際先進位程開發嚴重落後競爭對手台積電、三星、格羅方德 (Global Foundries) 等大廠。

雖然宣稱已研發出 28 納米的 HKMG 製程,但生產進度緩慢,如果新任聯合執行長改善基本流程,預期將可重新制定指引,以作大量生產,相信新任聯合執行長長遠對集團有正面影響,尤其是他在行業有長時間經驗,幫助技術路線圖發展。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中芯國際在28nm低階Polysion良率達到85%,但在主流28納米HKMG方面:面向華為的產線良率達到了80%;但高通的產品良率為40%到60%。

按照行業60%良率risk production,80%成熟的理論,在高通上的生產更是不如預期。

換個角度看,14nm等先進位程能否如期推進這個是值得推敲的。

梁孟松的加入應該可以幫忙解決技術方面某些挑戰,但是他也不是靈丹妙藥。

根據相關人士的觀點,現在中芯國際在先進工藝上碰到的一個重要問題是patterning方面的,這不是梁孟松的專長,所以就算獲得了梁孟送,中芯國際也不能一勞永逸。

現在中芯國際內部研發部有這大陸、海歸和台灣三股勢力,現在鴿子在新工藝研發上有不同路線。

如在litho的工藝條件選擇方面,海歸/大陸人想走的是三星的路線,而台灣人想走的是台積電的路線,因為雙方都沒有拿出更好的觀點來說服對方,這就導致了各自為政,山頭林立,紛爭不斷。

梁孟松的駕臨,能夠用其實力統一他們的研發方向,排除對立,團結一心推進工藝。

他過去在台積電和三星的經歷也會告訴中芯國際的人什麼是leading company應該做的,先進企業的研發管理理念是怎樣的。

擰成一股繩的中芯國際,在技術大牛的帶領下,也許就此步進了發展高速路,國產的晶圓代工事業從此或者就跨上了一個新台階。

當然,這還需要時間去考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哪家公司是中國晶片行業的未來?

電子行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先進的技術被「晶片霸主」美國所壟斷,他們利用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勞動力生產晶片,然後裝在手機、電腦中,分銷至世界各地。這樣,國家安全首當其衝無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