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台積電啟動2nm工藝研發,三星慘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9月18日,據外媒報導,台積電已經正式宣布啟動2nm工藝的研發,並將在位於台灣新竹的南方科技園建立2nm工廠。

按照台積電的說法,2nm工藝預計需要研發4年時間,最快要到2024年才能夠進入批量生產。

而在2024年之前,5nm和3nm工藝將會成為過渡產品,同時台積電還表示,他們正在為5nm工藝量產做準備,預計將於2020年開始批量投產,有消息稱蘋果將成為台積電5nm工藝的首批客戶。

對於3nm,台積電則表示將於2022年批量投產。

這樣一來,台積電便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宣布啟動2nm工藝研發的公司。

與此同時,另一廂三星,其基於EUV(極紫外光刻)技術的7nm LPP工藝才剛剛批量生產,前一陣還爆出了工藝良率差導致客戶的5G晶片全部報廢,儘管三星及時出來闢謠了,不過好景不長。

隨後三星在8月發布的新旗艦Note10,其搭載使用了7nm工藝的Exynos 9825又被網友扒出能效比還不如自家上一代使用8nm工藝的Exynos 9820。

台積電和三星的較量中,從7nm開始,台積電似乎就已經將最大的對手三星遠遠拋在身後了。

儘管台積電有著「摩爾定律的完美執行者」之稱,不過,4年後批量投產2nm工藝還是著實讓編者有些驚訝,畢竟摩爾定律的提出者英特爾,還在10nm工藝中苦苦掙扎,直到最近才有採用10nm工藝的產品上市。

其實早在製程工藝走到10nm時,有關半導體工藝已達物理極限的說法就開始在業內被廣泛提及。

其中僅量子隧穿效應和寄生電容問題就難以解決,前者是當電晶體尺寸縮小到原子級別後,電子可能會隨意穿過壁壘導致漏電,從而使得晶片功耗增加;後者則是在線路過密過細的情況下,出現寄生電容干擾的問題,導致功耗增加。

這種說法在7nm製程誕生時更是普遍,畢竟就連英特爾都在這上面栽了跟頭,英偉達CEO黃仁勛更是公開表示摩爾定律已失效。

那麼台積電真的有這樣的能力,能夠將摩爾定律「死守到底」嗎?事實上,單純從製程工藝的先進性來看,英特爾的10nm甚至還要比台積電7nm要強。

英特爾10nm製程電晶體密度達到了100.8MTr/mm2,而台積電7nm製程電晶體密度僅為96.5MTr/mm2

顯然,台積電英特爾用來命名製程工藝的標準並不相同。

在9月18日開幕的科技創新論壇會議上,台積電研發負責人、技術研究副總經理黃漢森表示摩爾定律還會繼續存在,隨著電晶體密度更好,成本效益也會更高,受益的不只是邏輯晶片,內存、快閃記憶體晶片也會從摩爾定律中受益。

有趣的是,接著黃漢森還提到:「現在描述工藝水平的XXnm說法已經不科學了,因為它與電晶體柵極已經不是絕對相關了,製程節點已經變成了一種營銷遊戲,與科技本身的特性沒什麼關係了。

由於現在的柵極寬度定義無法準確描述7nm、5nm這樣的半導體工藝核心,黃漢森建議採用新的指標來衡量半導體工藝的進展,未來工藝可以微縮到0.1nm級別,相當於氫原子大小,現在的製程定義不能再反應真正的科技水平了,氫原子級別的微縮才是創新,而且很多創新都是不可預見的。

雖然台積電在製程工藝命名上耍了一點「小心思」,不過從市場表現來看,各大廠商以及消費者普遍都對台積電代工的晶片表示滿意。

但要想延續摩爾定律,保持住自己的市場優勢,台積電除了死磕製程工藝外,還需要從新材料、封裝技術等方面入手。

比如石墨烯等新型複合半導體材料,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此前就成功用納米碳管製成了1nm電晶體;封裝技術方面,目前台積電已經推出的CoWoS、bumping、InFO等後端3D封裝產品和前道3D封裝工藝SOIC和全新的多晶圓堆疊等多種封裝方式,也將會是未來晶片製造的新方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每周半導體資訊:Intel爭奪蘋果CPU訂單

【天極網手機頻道】半導體行業近幾年在高速發展,同時對整個電子市場的推動也有著極大地促進,雖然不斷的曝出了摩爾定律即將失效,製程更新進入瓶頸期,不過這一切也難以阻止半導體行業的進步。最近的一周,整...

摩爾定律依然有效

9月19日,半導體龍頭廠商英特爾在北京舉辦「精英製造日」活動,英特爾此舉意在解釋外界的三大疑惑:摩爾定律是否有效、10納米開發進度以及晶圓代工策略。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英特爾會議之前,半導體產業界...

英特爾10nm工藝發布,正面PK友商

上月,國際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在北京舉行了其近十年來在華的首次製造工藝的技術介紹。此次會議英特爾眾多高管悉數出席。會上英特爾首次公布了自家最新的10nm工藝技術細節,並深度解析摩爾定律,並揭示目前關...

晶圓代工演繹三國殺 英特爾示威三星、台積電

「老虎不發威,你以為是病貓嗎?!」9月19日,當被第一財經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摩爾定律已經失效的質疑時,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直接明了地亮出態度。今年以來,被三星在營收上超越,被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