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晶片設計你知道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一篇關於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長篇介紹,文中有些表達上對行業人士來說可能會存在些許不嚴謹,歡迎交流。

首先要解釋兩個概念:晶片設計與晶片代工

它們是有區別的,在這裡舉個例子:高通、三星、華為都可以設計晶片。

這其中,三星是可以自己生產晶片的,而高通和華為,是需要找代工的。

三星和台積電,是兩家最廣為人知的晶片代工廠。

比如美國高通的晶片,是自己設計的。

但它並不生產晶片,比如高通的高端晶片,是交給三星來代工的,華為設計的高端晶片則是交給台積電來代工。

海思麒麟970

為什麼大陸目前生產不了高端晶片?

論晶片設計,我們已經不弱了,華為的麒麟晶片就是自己研發的,在高端晶片上已經算是很強了。

但麒麟晶片的代工卻沒有找大陸廠商。

因為即使是大陸目前第一的中芯國際,現在也沒有能力生產麒麟970晶片。

華為麒麟970晶片,工藝製程是10nm。

關於工藝製程後面會有詳細介紹,就是數字越小,說明製程越先進。

我們手機里的晶片,製程工藝好不好,決定了晶片的性能。

7nm的晶片,必然比10nm的強,10nm的又強於14nm工藝的。

在2017年,三星和台積電,都掌握了最先進的10nm工藝。

所以現在10nm 的生產工藝,是壟斷在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手裡的。

而大陸最先進的中芯國際,只能生產最高規格28nm工藝的。

為什麼大陸的生產工藝落後?

光刻機

主要是光刻機:因為晶片的生產,關鍵是要光刻機。

說到光刻機這個行業,就不得不提荷蘭 的ASML Holding N.V


簡單說一下光刻機:

其實早期的光刻機的原理像幻燈機一樣簡單,就是把光通過帶電路圖的掩膜 (Mask,後來也叫光罩) 投影到塗有光敏膠的晶圓上(關於晶圓,下面晶片設計中會有詳細介紹)。

早期 60 年代的光刻,掩膜版是 1:1 尺寸緊貼在晶圓片上,而那時晶圓也只有 1 英寸大小。

因此,光刻那時並不是高科技,半導體公司通常自己設計工裝和工具,比如英特爾開始是買 16 毫米攝像機鏡頭拆了用。

只有 GCA, K&S 和 Kasper 等很少幾家公司有做過一點點相關設備。

60 年代末,日本的尼康和佳能開始進入這個領域,畢竟當時的光刻不比照相機複雜。

1978 年,GCA 推出真正現代意義的自動化步進式光刻機 (Stepper),解析度比投影式高 5 倍達到 1 微米。

但此時的光刻機行業依舊是個小市場,一年賣幾十台的就算大廠了。

因為半導體廠商就那麼多,一台機器又能用好多年。

這導致你的機器落後一點,就沒人願意買了。

技術領先是奪取市場的關鍵,贏家通吃。

80 年代一開始,GCA 的 Stepper 還稍微領先,但很快尼康發售了自己首台商用 Stepper NSR-1010G,擁有更先進的光學系統極大提高了產能。

兩家開始一起擠壓了其它廠商的份額。

到了 1984 年,在光刻行業,尼康和 GCA 平起平坐,各享三成市占率。

Ultratech 占約一成,Eaton、P&E、佳能、日立等剩下幾家瓜分剩下的三成。

但轉折也發生在這一年,這一年飛利浦在實驗室里研發出 stepper 的原型,但是不夠成熟。

因為光刻市場太小,飛利浦也不能確認它是否有商業價值,去美國和 P&E、GCA、Cobilt、IBM 等談了一圈也沒人願意合作。

很巧合有家荷蘭小公司叫 ASM International 的老闆 Arthur Del Prado 聽說了有這麼回事,主動要求合作。

但這家代理出身的公司只有半導體一些經驗,對光刻其實不太懂,等於算半個天使投資加半個分銷商。

飛利浦猶豫了一年時間,最後勉強同意了設立 50:50 的合資公司。

1984 年 4 月 1 日 ASML 成立的時候,只有 31 名員工,在飛利浦大廈外面的木板簡易房裡工作。

ASML 最早成立時的簡易平房,後面的玻璃大廈是飛利浦。

Credit: ASML

ASML 最早成立時的簡易平房,後面的玻璃大廈是飛利浦。

Credit: ASML

最初的幾十名員工

ASML 在 1985 年和蔡司 (Zeiss) 合作改進光學系統,終於在 1986 年推出非常棒的第二代產品 PAS-2500,並第一次賣到美國給當時的創業公司 Cypress,今天的 Nor Flash 巨頭。

但接下來的一年,1986 年半導體市場大滑坡,導致美國一幫光刻機廠商都碰到嚴重的財務問題。

ASML 規模還小,所以損失不大,還可以按既有計劃開發新產品。

但,GCA 和 P&E 這些老牌廠商就頂不住了,它們的新產品開發都停滯了下來。

1988 年 GCA 資金嚴重匱乏被 General Signal 收購,又過了幾年 GCA 找不到買主而破產。

1990 年,P&E 光刻部也支撐不下去被賣給 SVG。

1980 年還占據大半壁江山的美國三雄,到 80 年代末地位完全被日本雙雄取代。

這時 ASML 大約有 10% 的市場占有率。

忽略掉美國被邊緣化的 SVG 等公司,90 年代後,一直是 ASML 和尼康的競爭,而佳能在旁邊看熱鬧。

ASML 推出的浸入式光刻機

在後來 ASML 推出浸入式 193nm 產品,緊接著尼康也宣布自己的 157nm 產品以及 EPL 產品樣機完成。

然而,浸入式屬於小改進大效果,產品成熟度非常高,而尼康似乎是在做實驗,因此幾乎沒有人去訂尼康的新品。

這導致後面尼康的大潰敗。

尼康在 2000 年還是老大,但到了 2009 年 ASML 已經市占率近 7 成遙遙領先。

尼康新產品的不成熟,也間接關聯了大量使用其設備的日本半導體廠商的集體衰敗。

至於佳能,當它們看到尼康和 ASML 在高端光刻打得如此厲害就直接撤了。

直接開發低端光刻市場,直到現在它們還在賣 350nm 和 248nm 的產品,給液晶面板以及模擬器件廠商供貨。

ASML 的各種光刻機

再回來,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之所以能生產 10nm 工藝的晶片,首先是它們能從 ASML 進口到高端的光刻機,用於生產 10nm 晶片。

而大陸沒有高端的光刻機,用中低端的光刻機又缺乏技術,所以暫時只能生產工藝相對落後的晶片。


下面我們談一談晶片的設計,在談論設計之前,我們需要知道CPU、GPU、微架構和指令集等概念。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的含義,亦即中央處理器,是負責計算機主要運算任務的組件。

功能就像人的大腦。

可能大家聽過CPU有
x86、ARM這樣的分類,前者主要用於PC而後者主要用於手機平板等設備。

CPU執行在計算任務時都需要遵從一定的規範,程序在被執行前都需要先翻譯為CPU可以理解的語言。

這種語言被稱為指令集(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程序被按照某種指令集的規範翻譯為CPU可識別的底層代碼的過程叫做編譯(compile)。

像x86、ARM v8、MIPS等都是指令集的代號。

同時指令集可以被擴展。

廠商開發兼容某種指令集的CPU需要指令集專利持有者授權,典型例子如Intel授權AMD,使後者可以開發兼容x86指令集的CPU。

CPU的基本組成單元即為核心(core)核心的實現方式被稱為微架構(microarchitecture)和指令集類似,像Haswell、Cortex-A15等都是微架構的代號。

微架構的設計影響核心(core)可以達到的最高頻率、核心在一定頻率下能執行的運算量、一定工藝水平下核心的能耗水平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微架構與指令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指令集是CPU選擇的語言,而微架構是具體的實現。

以兼容ARM指令集的晶片為例:ARM公司將自己研發的指令集叫做ARM指令集,同時它還研發具體的微架構,例如Cortex系列並對外授權。

但是,一款CPU使用了ARM指令集並不等於它就使用了ARM研發的微架構。

像高通、蘋果等廠商都自行開發了兼容ARM指令集的微架構,同時還有許多廠商使用ARM開發的微架構來製造CPU,比如華為的麒麟晶片。

通常,業界認為只有具備獨立的微架構研發能力的企業才算具備了CPU研發能力,而是否使用自行研發的指令集無關緊要。

微架構的研發也是IT產業技術含量最高的領域之一。

華為榮耀10的拆解圖

以麒麟980為例,最主要的部分就是 CPU 和 GPU 。

其中 Cortex-A76 和 Mali-G76 都是華為找ARM買的微架構授權,華為可以自研微架構嗎?肯定是可以的,但要想達到蘋果那樣應用在手機系統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最起碼現在看來是這樣,除了自身研發會遇到各種問題外,因為晶片的開發和軟體開發一樣,需要EDA工具,使用ARM的微構架,它們會提供很多工具,這些東西也挺核心的,所以一旦另起爐灶就需要考慮各個方面的問題。


弄清楚了這些,就可以開始設計晶片了,但這一步也是非常複雜繁瑣的。

晶片製造的過程就像蓋房子一樣,先有晶圓作為地基,然後再層層往上疊,經過一系列製造流程後,就可產出必要的 IC 晶片了。

英特爾 8 寸晶圓

那什麼是晶圓呢?

晶圓(wafer),是製造各種制式晶片的基礎。

我們可以將晶片製造看作蓋房子,而晶圓就是一個平穩的地基。

在固體材料中,有一種特殊的晶體結構──單晶(Monocrystalline)。

它的特性就是原子一個接著一個緊密的排列,可以形成一個平整的原子表層。

因此,我們採用單晶做成晶圓。

但是,該如何產生這樣的材料呢,主要有二個步驟,分別為純化以及拉晶,之後便能完成這樣的材料。

純化分成兩個階段,第一步是冶金級純化,此一過程主要是加入碳,以氧化還原的方式,將氧化矽轉換成 98% 以上純度的矽。

但是,98% 對於晶片製造來說依舊不夠,仍需要進一步提升。

因此,將再進一步採用西門子製程(Siemens process)作純化,將獲得半導體製程所需的高純度多晶矽。

傳統西門子和流化床反應器凈化過程

接著,就是拉晶

首先,將前面所獲得的高純度多晶矽融化,形成液態的矽。

然後,以單晶的矽種(seed)和液體表面接觸,一邊旋轉一邊緩慢的向上拉起。

至於為何需要單晶的矽種,是因為矽原子排列就和人排隊一樣,會需要排頭讓後來的人該如何正確的排列,矽種便是重要的排頭,讓後來的原子知道該如何排隊。

最後,待離開液面的矽原子凝固後,排列整齊的單晶矽柱便完成了。

單晶矽柱

但一整條的矽柱並無法做成晶片製造的基板,為了產生一片一片的矽晶圓,接著需要以鑽石刀將矽晶柱橫向切成圓片,圓片再經由拋光便可形成晶片製造所需的矽晶圓。

矽晶圓

至於8寸、12寸晶圓又代表什麼東西呢?很明顯就是指表面經過處理並切成薄圓片後的直徑。

尺寸愈大,拉晶對速度與溫度的要求就更高,製作難度就越高。

經過這麼多步驟,晶片基板的製造總算完成了,下一步便是晶片製造了。

該如何製作晶片呢?

IC晶片,全名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由它的命名可知它是將設計好的電路,以堆疊的方式組合起來。

通過四層 Copper interconnects 的集成電路的細節,多晶矽(粉紅色),基板(綠色)
IC 晶片三維剖面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底部藍色的部分就是晶圓,而紅色以及土黃色的部分,則是於 IC 製作時要設計的地方,就像蓋房子要設計怎樣的樣式。

然後我們看紅色的部分,在 IC 電路中,它是整顆 IC 中最重要的部分,將由多種邏輯閘組合在一起,完成功能齊全的 IC 晶片,因此也可以看作是根基上的根基

黃色的部分,不會有太複雜的構造,它的主要作用是將紅色部分的邏輯閘相連在一起

之所以需要這麼多層,是因為有太多線路要連結在一起,在單層無法容納所有的線路下,就要多疊幾層來達成這個目標了。

在這之中,不同層的線路會上下相連以滿足接線的需求。


然後開始製作這些部分:

製作 IC 時,可以簡單分成4 種步驟。

雖然實際製造時,製造的步驟會有差異,使用的材料也有所不同,但是大體上皆採用類似的原理。

  1. 金屬濺鍍:將欲使用的金屬材料均勻灑在晶圓片上,形成一薄膜。

  2. 塗布光阻:先將光阻材料放在晶圓片上,透過光罩(光罩原理留待下次說明),將光束打在不要的部分上,破壞光阻材料結構。

    接著,再以化學藥劑將被破壞的材料洗去。

  3. 蝕刻技術:將沒有受光阻保護的矽晶圓,以離子束蝕刻。

  4. 光阻去除:使用去光阻液皆剩下的光阻溶解掉,如此便完成一次流程。

金屬濺鍍
塗布光阻

完成這些步驟之後,最後便在一整片晶圓上完成很多 IC 晶片,接下來只要將完成的方形 IC 晶片剪下,便可送到封裝廠做封裝。

加工完成的 IC 晶片

封裝:

經過漫長的流程,終於獲得一顆 IC 晶片了。

然而一顆晶片相當小且薄,如果不在外施加保護,會被輕易的刮傷損壞。

此外,因為晶片的尺寸微小,如果不用一個較大尺寸的外殼,不容易安置在電路板上,所以才需要最後的封裝。

封裝的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雙排直立式封裝(Dual Inline Package;DIP),球格陣列(Ball Grid Array,BGA)封裝,SoC(System On Chip)封裝以及 SiP(System In Packet)封裝。

完成封裝後,然後還需要進入測試階段,在這個階段是為了確認封裝完的 IC 是否能正常的運作,檢測沒問題後便可出貨給組裝廠,做成我們所見的電子產品。

至此,完成整個製作流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性能晶片,中國到底差在哪?

一顆高性能晶片的誕生,需要融合各個學科領域的應用以及強大的精加工能力。是否能夠造出高性能晶片,是一個國家綜合製造能力的終極考驗。目前我國高性能晶片製造還需克服重重阻礙,一起來看一下

我們離高端晶片還有多遠?

最近,華為的MateX比較火,裡面搭載的麒麟980也跟著火,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我們距離完全自主生產一枚980這樣的高端晶片到底還有多遠?

華為「備胎」,一夜轉正

美國又對華為出手了,這次來了個終極套餐。當地時間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稱,將華為及其附屬企業列入美方「實體名單」。簡單來說,美國要拉黑我們了

一家比台積電還要牛逼的企業

今天要講的是一家比較低調的公司,不是從事半導體行業的同學,可能還不太了解這家公司,但在半導體領域卻是「天下無人不識君」的地位,它就是總部位於荷蘭的ASML半導體製造設備提供商。

台積電如何逼退三星?

作為新一代處理器的首選代工廠,台積電看起來已經擁有相當濃厚的實力,其中最新的7nm工藝更是獲得了許多晶片公司的青睞,基本上晶圓代工均是由台積電來進行,包括華為麒麟980處理器,蘋果A12處理器,...

華為的麒麟960是完完全全的自主生產的嗎?

有網友曾問道,華為的麒麟960是完完全全的自主生產的嗎?既然性能這麼高,為什麼不供給其他手機生產廠商用?首先第一個問題:麒麟處理器(從早期的K3V2到最新的麒麟970)都是華為自己設計的,生產則...

製程微縮漸入瓶頸 半導體製造需尋求改變

【天極網手機頻道】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整個IT行業在不斷接受新的挑戰和革新。2016年半導體行業最大的新聞並不是哪家的製程更新了,而是哪家被誰收購了。誠然,在半導體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