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中興、調查華為,貿易戰迎來了升級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繼中興後,美國開始對華為下手了。

4月25日深夜,據媒體報導稱,美國司法部、商務部和財政部正在調查華為技術公司是否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

這距離上次中興被美國「封殺」,不到10天。

那是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對華為的調查進展到了什麼程度,以及展開調查的具體指控是什麼,但一旦華為違法出口伊朗的證據被找到,就極有可能會和中興一樣,遭受重罰。

其實這也不是美國政府第一次調查華為了,在此前的2013年和2016年,美國都有調查過華為,華為在美國市場開展業務曾屢次受阻。

而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當下,美國一而再地給中國科技企業「找麻煩」,比以往更易引發擔憂。

為什麼美國頻頻向中國科技企業發難?對華為等企業有什麼影響?我國政府或是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呢?來看看大頭們的觀點吧。

達巍

國際關係學院校長助理

缺乏證據證明美國故意找碴兒

具體層面的問題要具體分析

首先,現在確實有兩個事實:

第一,美國政府正在調查華為。

第二,美國政府中以納瓦諾為代表的部分人,對於中國在高端製造業上取得的技術突破,是非常忌憚的,也存在一定不滿。

他們很可能會傾向於用各種手段來壓制中國的相關企業,包括制裁中興、調查華為等。

但是這兩者之間是不是因果的關係,現在還不能下定論。

因為華為現在還處於被調查的階段,最終的結果怎樣還不知道。

美國故意給中國技術企業找碴兒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我們現在還缺乏足夠的證據鏈條來做出相關判斷。

其實,在美國內部有不同的派別、不同的聲音。

除了前面提到的部分人對中國貿易問題持有比較強硬的態度外,另一些人的想法是不太一樣的。

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的目的未必就是要打壓中國的企業或是技術,他們更關心的可能是具體的政策問題,比如智慧財產權、市場准入等。

因此,我認為中美經貿摩擦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看:

其一是政策或技術層面問題,比如中國的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程度如何、市場的開放力度是否夠大、外資企業有沒有獲得公平的市場待遇等。

其二是政治層面問題,涉及產業競爭、經濟競爭、模式競爭等。

對於前者,中美兩國的長期目標實際是一致的,包括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加大市場的開放力度、保護外資企業獲得相對公平的市場待遇等。

雙方的差異主要在於速度和程度差異,這個層次的矛盾理論上是可以化解或者緩和的,我們要防止後者的存在和激化將前者也政治化了。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在未來數日率領代表團前往中國磋商貿易問題,如果中美雙方能在前述技術層面取得進展,就會緩和目前的緊張局勢。

反之,一旦技術問題衍化成政治問題,對於中美雙方來說都是不利的。

丁一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這不是一般的商業摩擦

而是貿易戰的升級版

中興、華為是中國5G通信的帶頭羊,是領軍企業。

而美國非常擔心中國在5G通信上領先,因為中國一旦在5G通信上面樹立了標準並實現商業化,那麼未來在該領域,美國就要跟著中國走了。

所以,美國這麼做不是一般的商業摩擦,而是一個技術戰爭的手段。

這是貿易戰的升級版,不是偶然,是一步一步來的。

美國對中興的制裁屬於單方制裁,就像把岳飛處死一樣,莫須有,沒有什麼道理。

如果美國要制裁華為,可能比制裁中興要難一點。

美國唯一能制裁華為的方式還是禁售,因為華為也有一些零部件是從美國進口的,有可能會不允許美國企業對華為出售這些產品。

如果美國制裁華為,會對華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假如華為不能馬上找到一個替代的廠家來供應同樣產品的話,就會供貨中斷。

但是這對美國的影響更嚴重,就等於美國政府破壞了美國企業的信譽。

就中興、華為兩者來說,華為受到的衝擊應該比中興小。

也就是說中興對美國企業供貨的依賴要大於華為,所以中興受到的影響要大於華為。

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以後都不敢訂美國企業的貨了。

因為訂美國企業的貨太危險,將來美國企業會失去一大塊中國市場。

我覺得現在中國政府還算比較克制,如果中國也對美國的企業搞一通調查,也制裁一個美國企業,那才叫真正的升級,我們現在還沒做。

註:以上觀點摘自丁一凡接受網易研究局採訪時的回答

向小田

財經專欄作家

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

威脅到了美國先進位造業的優勢地位

有傳聞稱華為正計劃徹底退出美國市場,但華為是不會退出美國市場的,因為華為就沒有進入過美國市場。

美國處罰中興,其實華為還是很擔心的。

所以在這之後呢,華為方面就表示不以美國市場為目標,而專注於發展世界其他的市場。

未來,美國在與中國科技企業合作的時候,應該也會注意分散供應商,尤其減少與華為等企業的來往和業務。

我認為美國處罰中興和調查華為的本質目的就是,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實際上已經威脅到了美國先進位造業的優勢地位。

為什麼選擇通信設備企業呢?就是因為通信設備市場跟國家安全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美國方面有充足的理由,以這個行業為切入點。

川普政府的領導班子中,有部分人對中國是持有負面看法的,屬於對華強硬派。

他們認為中國在貿易方面占了美國非常大的便宜,所以他們想要採取一些手段來扭轉這種現象。

因此他們的策略之一就是,針對中國的先進位造,或者是「中國製造2025」進行圍堵。

我們的國家和企業該如何應對呢?

第一點,要堅持全球化,堅持自由貿易的方向不變,同時爭取團結世界上大多數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力量,包括美國國內的力量。

第二點,要加強自主創新,主動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才在科技創新上面,從而擺脫在關鍵零部件上對國外的依賴,提高國產化水平。

我認為華為和中興並不是個案,未來的美國政府可能會對更多的中國科技公司出手。

江瀚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美國意在敲山震虎

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

這麼多年以來,雖然華為和中興這兩大巨頭在市場上競爭激烈,但無可置疑的是,這兩者都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中國製造全球化的翹楚。

它們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真正代表,美國此舉其實是準備向中國企業全面開刀了。

而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華為似乎特別淡定,那麼華為的底氣何在?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美國業務占比不是其大頭。

根據年報數據顯示,在2017年6036億元的銷售總收入中,美洲收入為392.85億元,占比只有6.5%。

這與中國、歐洲等市場相比,比例實在是太低。

因此就算把美洲市場禁了,對總收入影響也不大。

第二,美國對華為一直都非常忌憚。

雖然華為是全世界最大的網絡設備提供商和第三大手機廠商,但是由於美國對中國的忌憚,所以華為的美國業務發展一直都不順利。

從2008年華為正式進軍美國以來,美國政府叫停了華為的四次重大收購交易,否決了全美最大的運營商Sprint給華為的60億美元網絡設備訂單,採取重重政策限制禁止美國電信運營商與華為的合作……既然如此,華為也就不會畏懼美國再加碼,在應對美國的調查層面,華為早就爐火純青。

第三,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早在2004年華為就開始了自己的晶片自主化的研發進程,到了2014年,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開始成為產業的主流晶片之一,從2014年麒麟910到2016年麒麟955,海思麒麟晶片出貨量突破一億顆,即使美國像對中興一樣對華為禁售,華為至少在晶片領域有著自己的優勢,這就是華為手中的「糧」。

雖然華為可以不懼美國的三司會審,可以不怕美國的貿易戰大棒,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小覷這件事產生的影響。

從目前來看,美國對中興、華為下手,意在敲山震虎,重塑美國的世界貿易霸主地位,走逆全球化的道路,所以我們對美國的下一步舉動切不可掉以輕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中國科技企業進軍美國總被阻

僅在2018初,一開始由於美國議員要求FCC對華為與美國運營商之間的合作展開調查,使得美國的兩家運營商與華為合作賣手機的計劃最終流產;之後美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也宣布不在出售華為手機;...

狙擊華為 馬雲憤然出手

4月25日,美國司法部就華為是否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規定進行調查。據相關媒體報導,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稱,華為和中興通訊可能涉嫌從事威脅美國技術機密安全的活動。所以自2017年年底以來,美國政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