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次對華為出手,華為供應鏈國產替代大機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Kopu產業在線區域經濟發展中心:

聚焦企業服務 賦能企業發展

5月16日消息,美國商務部剛剛宣布一項新計劃,將修改出口管制規定,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在海外設計和製造半導體的能力。

美國商務部認為華為委託使用美國設備的代工廠來生產半導體,破壞了實體清單的目的,而新計劃將使得華為無法再度避開美國的出口管制,只要採用到美國相關技術和設備生產的晶片,都需先取得美國政府的許可。

對於美國計劃升級對華為管制措施,華為暫未公開回應。

5月16日下午,華為中國區官微發文稱:「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有市場消息稱,台積電已經停止接收華為新訂單。

另外有消息還稱,在美國宣布新的晶片出口規則後,台積電已經停止從華為接收新的訂單,而在此之前獲得的訂單則不受影響。

消息出來後,台積電股價跌超2%。

對於這種說法,市場最新消息顯示,台積電剛剛已經緊急闢謠,稱這一說法「純粹是市場傳言」。



要知道,華為一直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僅次於蘋果。

數據顯示,華為在台積電的年收入中占比高達15%至20%,以2019年台積電年收入350.65億美元計算,拒絕華為訂單意味著該企業年收入將減少52億美元至70億美元(約合498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還是中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的重要客戶之一。

根據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估計,華為在中芯國際的收入占比也達到了20%。

另外,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也一直獲得華為的訂單支持。

台積電雖然是華為重要的晶片供應商之一,但是也非完全不可替代。

如果台積電真的拒絕華為的訂單,那麼其晶片市場份額很可能會被中芯國際等中國晶片企業占領,日後要想再奪回華為這一大客戶的難度勢必更大。

由此看來,台積電可能不會輕易做出這種決定。


美國為什麼必須絞殺華為?

從近期外部環境和市場變化看,美國針對華為為代表的5G企業進行限制升級和全面封殺,引發了一系列的震動。

據財經會議資訊,2月6日,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應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邀請,參加了「中國行動計劃會議」,並做了主題演講。

巴爾在演講中解釋了美國為什麼必須絞殺華為,他說的打擊華為根源,不是那些精神美國人洗腦的所謂對伊貿易,連網絡安全藉口他都看不上,

他說:

1、毫無疑問,中國的技術攻勢對美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對我們國家的風險空前高漲。

自19世紀以來,美國在創新和技術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正是美國的科技實力使我們繁榮和安全。

我們的生活水平、我們為年輕人和子孫後代擴大的經濟機會以及我們的國家安全都取決於我們持續的技術領導地位。

2、5G技術處於正在形成的未來技術和工業世界的中心。

本質上,通信網絡不再僅僅用於通信。

它們正在演變成下一代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以及依賴於這一基礎設施的下一代工業系統的中樞神經系統。

3、據估計,到2025年,以5G為動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可能創造23萬億美元的新經濟機會。

如果中國繼續在5G領域獨占鰲頭,他們將能夠主導一系列依賴5G平台並與之交織的新興技術帶來的機遇。

4、中國領先會讓美國失去制裁的權力!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如果工業網際網路依賴於中國的技術,中國將有能力切斷各國與其消費者和工業所依賴的技術和設備之間的聯繫。

與我們將屈服於中國主導權這個前所未有的槓桿影響相比,美國今天使用的經濟制裁力量將顯得蒼白無力。

5、隨著5G領域的深入發展,我們將看到的不僅僅是智能家居、智能恆溫器,還有智能農場、智能工廠、智能重型建築項目、智能交通系統等,以及一系列新興技術。

除了人工智慧,我們還將與5G和工業網際網路交織在一起並依賴它們,例如機器人技術、物聯網、自動駕駛車輛、3D列印、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材料科學、儲能和量子計算。

6、中國已經偷步搶灘,現在5G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5G是一項基礎設施業務。

它依賴於無線接入網、無線區域網和各種設備。

華為現在是除北美以外所有大陸的領先供應商。

美國沒有設備供應商。

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芬蘭的諾基亞公司,市場份額17%,以及瑞典公司愛立信公司,占14%。

7、5G依賴於一系列技術,包括半導體、光纖、稀土和材料。

中國已經開始將所有這些元素國產化,所以現在它將不再依賴外國供應商(他們發現華為果然國產化成功)。

8、未來5年內,5G全球版圖和應用主導地位格局將成。

問題是,在這個時間窗內,美國和我們的盟國是否能夠與華為展開足夠的競爭,以保持和占領足夠的市場份額,從而維持足夠長期和強勁的競爭地位,避免將主導權拱手讓給中國。

時間窗很短,我們和我們的盟友必須迅速採取行動。

5G這個領域如此重要,美國必須破壞中國5G建成,這就是美國人為什麼要打擊華為和中國國家為什麼要加速5G新基建投入了。

美國計劃升級對華為管制措施,對華為晶片限制升級,將加速半導體軟體、設備和材料的國產化。

或有人認為,華為供應鏈國產替代是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十年難得的大機遇。

將影響高端晶片代工

根據美國商務部網站5月15日消息,美國商務部計劃升級對華為的管制措施。

全球範圍內公司用美國技術、軟體、設備等給華為生產晶片將受到管制,需先得到美國批准。

雖然美國進一步加大對華為的制裁,但華為核心的基站業務已經在去年基本實現了去美國化,且相關核心零部件存貨充足,隨著5G建設加快,預計今年繼續高速增長;短期高端手機業務受到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高端晶片的代工上。

考慮到美國新規影響,華為或許會在120天內從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等代工廠積極拉貨,進而影響台積電、中芯國際等上游供應鏈廠商的生產規劃與進度。

華為設計的晶片主要由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等代工廠進行生產製造。

台積電代工是高性能保障,中芯國際緊追其後。

台積電擁有最先進的製程,蘋果、高通的SOC晶片主要都由台積電代工,華為的手機SOC晶片能與蘋果、高通一爭高下,離不開台積電先進位程的支持。

如果台積電未來不給華為代工,華為晶片只能依賴國內中芯國際等廠商,在製程上有所落後。

華為供應鏈國產替代大機遇

從上游軟體來看,平安證券分析稱,美國EAR管制的技術之中,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計算機技術在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應用,設計者可藉助EDA軟體平台,用硬體描述語言VerilogHDL完成設計文件。

EDA極大提高了晶片設計的效率,同時在晶片製造、封測環節也有應用,與材料、製造設備共同構成集成電路的三大基礎。

尤其在複雜晶片之中,包含上億甚至數十億以上的電晶體,設計過程中需要持續的模擬和驗證,缺少EDA的幫助,幾乎無法完成設計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成為美國政府遏制華為的重要管制技術之一。

目前EDA軟體市場主要由美國的Cadence、Synopsys和西門子旗下Mentor Graphics三家公司壟斷。

華泰證券(17.680, -0.07, -0.39%)指出,這些產品短期內較難實現替代,晶片設計領域我國還沒有全流程自主可控的高端EDA軟體產品,華大九天等國產EDA產品目前還無法滿足高端晶片的設計需求。

預計國內將加大對EDA產業的支持力度,包括華為自身也極有可能強化對EDA工具的開發投入。

華為在此之前已獲得了當時版本EDA工具的永久授權,但是不能更新升級。

就近期來看,若管制升級後,不影響已獲得 EDA 授權的使用(尚不確定),則 EDA 工具對華為的鉗制較為有限,晶圓代工是主要瓶頸。

而晶圓代工是華為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關鍵環節。

目前華為海思麒麟710A已經轉向中芯國際的14nm,加速了14nm的國產化。

台積電和中芯國際都需要用到半導體設備。

光大證券指出,國內目前尚無法建設一條完全由國產設備組成的生產線,很難避開美國設備而生產出晶片。

但隨著資金投入和技術突破,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在細分領域正在逐步打破國外壟斷,國產化率提升加速進行,設備龍頭中微公司、北方華創印證了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提升的邏輯。

華為供應鏈國產替代是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十年難得的大機遇。

本輪新的管制協定對國內半導體製造(中芯國際)和半導體設備(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精測電子、至純科技、盛美半導體等)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如果美國再這麼無休止的對華為出手,我方也必定會做出強力回應。

從華為事件中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要想自身硬,就必須自己掌握核心技術。

華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因為其通過自研的道路擺脫了別人的鉗制。

中國之崛起在於自研力度和不斷創新意識。

Kopu產業在線整合企業需求,搭建線上雲企服務平台,以企業服務眾包模式打造,對接多方資源,建立企業服務機構的互動生態,讓大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企業服務線上化,形成線上接單,線上對接,互助共享的新模式!

歡迎關注【Kopu產業在線】,聚焦企業服務 賦能企業發展

轉載、合作請聯繫公眾號

Kopu產業在線

資源對接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日媒放風「向華為斷供」,台積電火速否認

(文/觀察者網 呂棟)上周末,美國再次瞄準華為供應鏈,周一,市場掀起一串漣漪。上周五,美商務部宣布,將從EDA軟體、半導體設備到晶圓代工等各方面升級對華為限制,意圖採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徹底切斷華為...

半導體核心邏輯可看十年

半導體核心邏輯可看十年  中信證券認為,在核心科技基礎設施新基建領域,未來中美將出現分叉,倒逼出國內半導體快速成長的歷史性機遇。國內半導體板塊核心邏輯是十年維度的自主可控,繼續推薦中芯國際、睿創...